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法薰的《偈頌六十八首》
全文:
不是琅琊,洎被這僧惑亂。
若非這僧,琅琊令不虛行。
末後棒頭賣峭,更向露在柱藏身,笑殺毗耶杜口人。
參考注釋
末後
最後
棒頭
(1).方言。玉米。《抗日歌謠·村村農民齊動員》:“夏日如火熱難當,棒頭熟來高粱黃。”
(2).棍子,棍棒。
藏身
躲藏;把身體隱蔽起來,不讓人看見
無處藏身
毗耶
亦作“ 毗邪 ”。亦作“毘耶”。1.佛教語。梵語的譯音。又譯作“毗耶離”、“毘舍離”、“吠舍離”。古 印度 城名。《維摩經》說, 維摩詰 (意譯 淨名 )居士住 毗耶城 (在今 印度 比哈爾邦 南部)。 釋迦牟尼 於該地說法時, 維摩詰 稱病不去。 釋迦 派 文殊師利 前往問疾。 文殊師利 問 維摩詰 :“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維摩詰 默然不對。 文殊師利 嘆曰:“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古代詩文中,多以此佛教傳說故事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諦的典故。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啟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 唐 陸龜蒙 《奉酬裘美早春病中書事》詩:“欲入 毘耶 問,無人敵 浄名 。” 宋 張孝祥 《踏莎行》詞:“故人相見尤堪喜, 山陰 乘興不須回。 毗耶 問疾難為對。”
(2).指 維摩詰菩薩 。詩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說佛理之人。 唐 賈島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貧無悶, 毗耶 疾未調。” 清 錢謙益 《贈胡泌水》詩:“談天欲杜 毘耶 口,午夜燃燈禮 浄名 。” 清 姚鼐 《碩士約過舍久俟不至》詩:“巵言聊一放,閉口終 毘耶 。”
(3).指《維摩經》。 宋 王安石 《北窗》詩:“北窗枕上春風暖,謾讀 毗耶 數卷書。”
杜口
閉口。謂不言。《漢書·杜周傳》:“天下莫不望風而靡,自尚書近臣皆結舌杜口,骨肉親屬,莫不股慄。”《北齊書·崔暹傳》:“至尊或多醉,太后尚不能致言,吾兄弟杜口。” 宋 王禹偁 《柳贊善寫真贊》:“杜口慎微,虛心養浩。” 清 唐甄 《潛書·除黨》:“昔之雄辨如鋒者,今之杜口無言者也。”參見“ 杜口裹足 ”。
釋法薰名句,偈頌六十八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