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趙蕃的《代書寄候毛伯明李叔器康叔臨張王臣》
全文:
巴陵洞庭在何處,我昨移官向其所。
士所得者毛李康,兼之舊識祁之張。
毛公學問本伊洛,康李從之亦不惡。
皆能脫去科舉累,相與探求聖賢事。
張侯英爽固絕人,亦復降志相友親。
誰雲巴陵洞庭側,有此四士寧易得。
別來書疏猶數通,辰溪隸與巴陵同。
張侯再把蒸湘酒,別後不聞安與否。
遙知歲晚巾屨從,當亦念我窮山中。
嘗疑昔人重離別,生不相逢死何別。
偶逢鄂渚行人去,懶復作書題此句。
巴陵渺渺若個邊,何時重泛洞庭船。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巴陵
(1).舊縣名。 晉 太康 元年置,治所在今 湖南 岳陽 。1913年改名 岳陽縣 。
(2).郡名。 南朝 宋 元嘉 十六年置。治所在 巴陵 (今 湖南 岳陽 )。隋 開皇 九年廢。 唐 天寶 元年復置。 乾元 元年改稱 岳州 。 隋 末 羅縣 令 蕭銑 起兵,即以此為根據地。
(3).山名。在 岳陽縣 治西南,濱 洞庭湖 。據《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七:“昔 羿 屠巴蛇於 洞庭 ,其骨若陵,故曰 巴陵 。” 唐 朱慶餘 《與龐復言攜酒望洞庭》詩:“帆自 巴陵山 下過,雨從 神女 峽邊來。”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其所
一個合適的或指定的位置
各得其所
趙蕃名句,代書寄候毛伯明李叔器康叔臨張王臣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正宮】醉太平 重九無酒
湯舜民〔元代〕釀寒風似刮,催詩雨如麻,東籬寂寞舊栽花,上心來悶殺。孟參軍整烏紗低首頻嗟呀,陶縣令掩柴扉緘口慵攀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