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譚銖的《題九華山》
全文:
憶聞九華山,尚在童稚年。
浮沉任名路,窺仰會無緣。
罷職池陽時,復遭迎送牽。
因茲契誠願,矚望枕席前。
況值春正濃,氣色無不全。
或如碧玉靜,或似青靄鮮。
或接白雲堆,或映紅霞天。
呈姿既不一,變態何啻千。
巍峨本無動,崇峻性豈偏。
外景自隱隱,潛虛固幽玄。
我來暗凝情,務道志更堅。
色與山異性,性並山亦然。
境變山不動,性存形自遷。
自遷不阻俗,自定不失賢。
浮華與朱紫,安可迷心田。
參考注釋
自定
(1).猶自安。《老子》:“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孔子家語·五儀解》:“所謂庸人者,心不存慎終之規,口不吐訓格之言;不擇賢以託其身,不力行以自定。”《三國志·吳志·周泰傳》:“ 權 始得上馬,而賊鋒刃已交於左右,或斫中馬鞍,眾莫能自定。” 宋 陳亮 《中興論》:“不出數月,紀綱自定。”
(2).自行決斷。 漢 王充 《論衡·實知》:“如 孔子 神而空見 始皇 、 仲舒 ,則自為 殷 後子氏之世,亦當默而知之,無為吹律以自定也。” 宋 王安石 《上人書》:“其為是非邪?未能自定也。”
不失
(1).不偏離;不失誤。《易·隨》:“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孔穎達 疏:“以所隨之處不失正道,故出門即有功也。”《論衡·量知》:“御史之遇文書,不失分銖。” 劉盼遂 集解:“不失分銖,不出一點差錯。”
(2).不遺漏;不喪失。《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魏源 本義:“恢恢疎闊而自無漏網之人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酌奇而不失其真,翫華而不墜其實。”
(3).還算得上;不愧。 明 胡應麟 《詩藪·外編·元》:“故蹈 元 之轍,不失為小乘;入 宋 之門,多流於外道也。” 茅盾 《子夜》十七:“ 吳蓀甫 乾笑著說:‘能進能退,不失為英雄。’”
譚銖名句,題九華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