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彭城三詠用賀鑄韻·其二·斬蛇澤》
全文:
君不見九原除道抵雲陽,力役無已秦以亡。
龍顏隆準天子氣,坐壓金德銷沆碭。
送徒道遁何足懼,索與解縱恣去路。
吾亦逝矣壯士從,夜徑豐西那避顧。
行前者報大蛇來,一揮七尺嫗哭哀。
赤帝子斬白帝子,此語疑信猶半哉。
龍門好奇乃有許,豈識天下歸真主。
寬明仁恕所以興,項籍嘔嘔徒嚇鼠。
至今大澤猶傳訛,獨惜千餘年來非漢土。
參考注釋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九原
本為山名,在今山西新絳縣北。相傳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後世因稱墓地為九原。
汝在九原。——清· 袁枚《祭妹文》
除道
(1).開闢、修治道路。《左傳·莊公四年》:“令尹 鬭祁 、莫敖 屈重 除道梁 溠 ,營軍臨 隨 。” 楊伯峻 註:“除道,猶開路。”《國語·周語中》:“九月除道,十月成梁。” 韋昭 註:“除道所以便行旅,成梁所以便民,使不涉也。”《新唐書·陳子昂傳》:“今撤山 羌 ,開阪險,使賊得收奔亡以攻邊,是除道待賊,舉 蜀 以遺之。”
(2).猶清道。《戰國策·秦策一》:“父母聞之,清宮除道。”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王聞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 清 黃景仁 《入市》詩:“喧填騶從除道來,呼聲直欲緣雲上。”參見“ 清道 ”。
雲陽
(1).《史記·秦始皇本紀》:“ 韓非 使 秦 , 秦 用 李斯 謀,留 非 , 非 死 雲陽 。” 張守節 正義引《括地誌》:“ 雲陽城 在 雍州 雲陽縣 西八十里 秦始皇 甘泉宮 在焉。” 漢 桓寬 《鹽鐵論·毀學》:“ 李斯 相 秦 ,席天下之勢,志小萬乘,及其囚於囹圄,車制於 雲陽 之市。”後世詩詞戲曲小說中常用以指行刑之地。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四折:“我將殺*人賊斬首在 雲陽 內。” 明 許三階 《節俠記·直諫》:“出言廝挺真無狀,怎饒他伏法 雲陽 。”
(2).指 雲夢澤 中 高唐之台 。一說為“陽雲”之誤。《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於是 楚王 乃登 雲陽之臺 。”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 雲夢 中 高唐之臺 宋玉 所賦者,言其高出雲之陽。” 唐 李白 《代寄情楚辭體》:“ 雲陽 一去,以遠隔 巫山 緑水之沉沉。” 王琦 註:“詩意正暗用《高唐賦》中神女事,知 雲陽 乃 陽雲 之誤為無疑也。” 宋 黃庭堅 《減字木蘭花》詞:“ 雲陽臺 下,更值清明風雨夜。知道愁辛。果是當時作賦人。”
(3).古縣名。指今 江蘇省 丹陽市 。《文選·謝靈運<廬陵王墓下作>詩》:“曉月發 雲陽 ,落日次 朱方 。” 李善 注引《越絕書》:“ 曲阿 為 雲陽縣 。” 唐 李白 《丁都護歌》:“ 雲陽 上征去,兩岸饒商賈。” 王琦 註:“《元和郡縣誌》: 江南道 潤州 丹陽縣 ,本舊 雲陽縣 。 秦 時……截其直道使之阿曲,故曰 曲阿 。” 宋 陸游 《送子虡赴金壇丞》詩:“悠悠 陽羨路 ,渺渺 雲陽 川。”
(4).古縣名。故地即 秦 雲陽邑 。 漢 時改縣,屬 左馮翊 。《文選·潘岳<西征賦>》:“面 終南 而背 雲陽 ,跨平原而連嶓冢。” 李善 註:“《漢書》 左馮翊 有 雲陽縣 。”
(5).樹精。 晉 葛洪 《抱朴子·登陟》:“山中有大樹。有能語者,非樹能語也。其精名曰云陽,呼之則吉。”
(6). 秦 程邈 因罪而囚 雲陽 獄。在獄中,增減大篆書筆畫,創為隸書, 始皇 善之,名其書曰隸書,定為八體之一。後因以“雲陽”指稱隸字。 南朝 梁 庾肩吾 《<書品>序》:“爰洎中葉,捨煩從省;漸失 潁川 之言,竟逐雲陽之字。” 宋 晁補之 《胡戢秀才效歐陽公集古作琬琰堂》詩:“雲陽八體又瓜剖,至使 漢 童訛尉律。”參閱《晉書·衛恆傳》。
力役
(1).以武力征伐。《穀梁傳·僖公十九年》:“ 梁 亡,自亡也。如加力役焉,湎不足道也。” 范寧 集解:“如使伐之而滅亡,則淫湎不足記也,使其自亡然後其惡明。”
(2).勞役。《孟子·盡心下》:“有布縷之徵,粟米之徵,力役之徵。” 唐 元稹 《酬樂天南行》詩:“跋家逃力役,連鏁責逋誅。” 清 孫枝蔚 《重修黃樓詩和五兄大宗》:“當時豈為游觀美,此事須知力役輕。”
(3).徵用民力。《漢書·五行志中之下》:“是時民患上力役,解於公田。” 明 陸深 《傳疑錄》:“爵命崇則力役多,以天下為私奉,非至公之法也。”
(4).服役;乾體力活。 宋 沉俶 《諧史》:“自今改前所為,但聽老奴盡心力役,不二三年,舊業可復。” 明 姚士粦 《見只篇》卷下:“未幾, 江 為 周吏部 力役運石,石故壓 江 一足,果斷。” 清 唐甄 《潛書·去奴》:“宮中之事,選粗健女子充之,以給力役,備非常。”
無已
(1) 沒有休止;不止
誅求無已
(2) 不得已
乾隆名句,彭城三詠用賀鑄韻·其二·斬蛇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