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弘誨的《庚午春興四首時在彭澤江上·其四》
全文:
長安曉日麗城闉,鳴玉朝來會北辰。
紫府屏開翔翡翠,御爐香篆動麒麟。
履端共慶聞天語,瑞應抽毫記史臣。
懷曝此時何處獻,觀風還向帝庭陳。
參考注釋
履端
(1).年曆的推算始於正月朔日,謂之“履端”。《左傳·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於始,舉正於中,歸餘於終。” 杜預 註:“步歷之始,以為術之端首。” 孔穎達 疏:“履,步也,謂推步歷之初始,以為術歷之端首……歷之上元,必以日月全數為始,於前更無餘分,以此日為術之端首,故言履端於始也。”後因以指正月初一。 晉 張華 《食舉東西廂樂詩》:“履端承元吉,介福御萬邦。” 北周 庾信 《宮調曲》:“履端朝萬國,年祥慶百靈。”《明史·魏良弼傳》:“明年元日,副都御史 王應鵬 坐事下詔獄。 良弼 言履端之始,不宜以微過繫大臣。” 清 錢謙益 《毛母戈孺人六十序》:“ 毛生 子晉 之母 戈孺人 ,年六十矣,誕辰在今年孟秋,而稱慶以履端之月。”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章:“傳制官高聲背誦:‘履端之慶,與卿等共之!’”
(2).指帝王初即位改元。《晉書·景帝紀》:“履端初政,宜崇玄朴。”
(3).泛指事物的開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鎔裁》:“履端於始,則設情以位體。”
天語
(1).上天之告語。 唐 李白 《明堂賦》:“聽天語之察察,擬帝居之將將。” 宋 李清照 《漁家傲》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明 唐順之 《冬至南郊》詩:“神光人共見,天語帝親聞。”
(2).謂天子詔諭;皇帝所語。 唐 劉禹錫 《送源中丞充新羅冊立使》詩:“身帶霜威辭鳳闕,口傳天語到 鷄林 。” 宋 蘇軾 《用王鞏韻贈其侄震》詩:“朝廷貴二 陸 ,屢聞天語溫。”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四:“ 茅元儀 《武備志》成,曾經 神宗 乙夜之覽,天語稱其該博。”
瑞應
古代以為帝王修德,時世清平,天就降祥瑞以應之,謂之瑞應。《西京雜記》卷三:“瑞者,寶也,信也。天以寶為信,應人之德,故曰瑞應。”《後漢書·百官志二》:“太史令一人……凡國有瑞應、災異,掌記之。”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祥瑞》:“草木鳥獸之珍不可一二數,一時君臣稱頌,祥瑞蓋無虛月,然……邦國喪亂,父子遷播,所謂瑞應又如此也。”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傳國璽》:“又寶璽之出,正當皇 元 聖天子六合一統之時,宮車晚出之近朝,以見天心正為繼體之君設也,此瑞應之兆二也。”
抽毫
抽筆出套。亦借指寫作。 唐 吳融 《壬戌歲閿鄉卜居》詩:“六載抽毫侍禁闈,不堪多病決然歸。” 明 李東陽 《廷韶文敬聯句見寄迭前韻》:“日長秋館罷抽毫,自在閒庭落麈毛,忽有詞章傳二妙,敢將名姓託三豪。” 清 馮桂芬 《與曾揆帥書》:“竊自念腳鞾手板,則夙願不及,抽毫進牘,則目力不勝,內外無一可,出山之志,長此已矣。”
記史
指職掌章表書牘的吏員。 宋 鄭剛中 《又回胡提舶書》:“五雲之賜,既已拜矣,獨散員廢吏,不敢恬然。雙封塵浼記史,謹別具札子布稟。” 宋 樓鑰 《答朱晦庵書》:“後知起鎮 臨漳 ,俱不得一拜記史之問。”
王弘誨名句,庚午春興四首時在彭澤江上·其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