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白胤謙的《述亂》
全文:
先皇御天宇,聖德靡不周。
英謀乘末造,百職嗟未修。
賊凶禍竟烈,率士戴同仇。
宮車不忍聽,社稷淪浮漚。
鴟張窺寶籙,逆毒播神州。
三光黯失色,五嶽撐齊愁。
萬乘東方來,自天降貔貅。
一鼓克關甸,長驅抵燕幽。
電掃欻雷崩,群孽載奄劉。
八荒幸弛憤,九廟亦濯羞。
吊伐協天機,仁義匪弓矛。
嗟晉越西鄙,實維沖賊喉。
封豕又巢穴,歇遽釋兜鍪。
跨河遂收崤,不啻觸蟻丘。
元憝稽天誅,長瞻血淚流。
參考注釋
凶禍
猶災禍。 漢 王充 《論衡·命義》:“隨命者,戮力操行而吉福至,縱情施欲而凶禍到。”《後漢書·獨行傳·譙玄》:“太守乃自齎璽書至 玄 廬,曰:‘君高節已著,朝廷垂意,誠不宜復辭,自招凶禍。’”《宋書·謝晦傳》:“鑒凶禍之無端,察貞亮之有本。”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凡代人為文,皆作彼語,理宜然矣。至於哀傷凶禍之辭,不可輒代。”
同仇
(1).謂共同赴敵;對敵人表示共同的憤慨。《詩·秦風·無衣》:“脩我戈矛,與子同仇。”《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初, 魯肅 嘗勸 孫權 以 曹操 尚存,宜且撫輯 關羽 ,與之同仇,不可失也。” 清 陳夢雷 《李葆甫傳》:“吾義不與賊俱生,孰能與我同仇者乎?” 周*恩*來 《彭楊顏邢四同志被敵人捕殺經過》:“審問畢,回至看守所,五同志齊唱《國際歌》,以賦同仇,直影響了全所。”
(2).指共同赴敵者。 朱*德 《出太行》詩:“兩岸烽煙紅似火,此行當可慰同仇。”
白胤謙名句,述亂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