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亂

作者:白胤謙 朝代:明代

述亂原文

先皇御天宇,聖德靡不周。

英謀乘末造,百職嗟未修。

賊凶禍竟烈,率士戴同仇。

宮車不忍聽,社稷淪浮漚。

鴟張窺寶籙,逆毒播神州。

三光黯失色,五嶽撐齊愁。

萬乘東方來,自天降貔貅。

一鼓克關甸,長驅抵燕幽。

電掃欻雷崩,群孽載奄劉。

八荒幸弛憤,九廟亦濯羞。

吊伐協天機,仁義匪弓矛。

嗟晉越西鄙,實維沖賊喉。

封豕又巢穴,歇遽釋兜鍪。

跨河遂收崤,不啻觸蟻丘。

元憝稽天誅,長瞻血淚流。

詩詞問答

問:述亂的作者是誰?答:白胤謙
問:述亂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白胤謙的名句有哪些?答:白胤謙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尤韻

參考注釋

先皇

指已死的皇帝

昔先皇頒。——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御天

(1).控御天道,統治天下。《易·乾》:「時乘六龍以御天。」 孔穎達 疏:「乾之為德,以依時乘駕六爻之陽氣,以控御於天體。」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朕秉籙御天,握樞臨極。」 唐 黃滔 《景陽井賦》:「御天失措,且四方之大何從;沒地無慙,顧九仞之深可匿。」 明 王鴻儒 《凝齋筆語》卷一:「天之六陽時序如此,聖人加畫乾封亦如此,此所以御天也。」

(2).宮門名。 元 楊允孚 《灤京雜詠》之三三:「又是宮車入 御天 ,麗姝歌舞太平年。」

聖德

亦作「 聖惪 」。猶言至高無上的道德。一般用於古之稱聖人者。也用以稱帝德。《史記·五帝本紀》:「 昌意 娶 蜀山氏 女,曰 昌僕 ,生 高陽 , 高陽 有聖惪焉。」《後漢書·李固傳》:「四海欣然,歸服聖德。」 唐 杜甫 《哀王孫》詩:「竊聞天子已傳位,聖德北服南單于。」 明 宋濂 《送劉永泰還江西序》:「聖德神功,巍巍煌煌,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那 周公 姓 姬 名 旦 ,是 周文王 少子,有聖德,輔其兄 武王 伐 商 ,定了 周 家八百年天下。」《清史稿·禮志八》:「惟 世祖皇帝 神功聖德,纂述成書,光華萬世,羣臣歡忭,禮當慶賀。」

不周

(1).不合。《楚辭·離騷》:「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 彭鹹 之遺則。」 王逸 註:「周,合也。」 漢 班固 《典引》:「 司馬相如 洿行無節,但有浮華之辭,不周於用。」

(2).不至,不到。《漢書·敘傳上》:「道悠長而世短兮,夐冥默而不周。」 顏師古 注引 劉德 曰:「周,至也。」

(3).不齊全;不周到。《後漢書·劉虞傳》:「﹝ 虞 ﹞乃遣驛使奉章陳其暴掠之罪, 瓚 亦上 虞 稟糧不周,二奏交馳,互相非毀,朝廷依違而已。」 宋 司馬光 《貯瞻堂記》:「 河南 進士 宋師中 、 李徹 與其鄉里士民之眾以書抵 光 曰:『公再為宰相,三守 洛都 ,雖惠化徧天下,靡有不周,而在 洛 為多。』」《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奉侍公婆是我兩個的第一件事,但有不周,許你責備。」 王西彥 《人的世界·第二家鄰居》:「那箇中學生似的矮小男人,還時常為了這事責備妻子,怪她對父親侍候不周。」

(4).風名。《文選·揚雄<校獵賦>》:「帝將惟田於靈之囿,開北垠,受不周之制,以奉終始 顓頊 , 玄冥 之統。」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西北為不周風,謂冬時也。」 晉 楊泉 《物理論》:「西北不周,方潛藏也。」參見「 不周風 」。

(5).山名。見「 不周山 」。

英謀

猶英謨。英明的謀略。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孔子廟堂碑》:「公英謀獨斷,鋭氣無前。」 唐 李白 《贈張相鎬》詩之一:「秀骨象山嶽,英謀合鬼神。」 明 李夢陽 《奉送大司馬劉公歸東山草堂歌》:「英謀密語人不知,左右微聞至尊羨。」

末造

末世,末代。造,時代

晚清末造。——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百職

各種職位和事務。《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自 周 衰,官失而百職亂, 戰國 並爭,各變異。」 漢 蔡邕 《月令問答》:「《月令》與《周官》,並為時王政令之記,異文而同體,官名百職,皆《周官》解。」 唐 權德輿 《答楊湖南書》:「書命者,古先哲王之所以發德音而賦百職。」

凶禍

猶災禍。 漢 王充 《論衡·命義》:「隨命者,戮力操行而吉福至,縱情施欲而凶禍到。」《後漢書·獨行傳·譙玄》:「太守乃自齎璽書至 玄 廬,曰:『君高節已著,朝廷垂意,誠不宜復辭,自招凶禍。』」《宋書·謝晦傳》:「鑒凶禍之無端,察貞亮之有本。」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凡代人為文,皆作彼語,理宜然矣。至於哀傷凶禍之辭,不可輒代。」

同仇

(1).謂共同赴敵;對敵人表示共同的憤慨。《詩·秦風·無衣》:「脩我戈矛,與子同仇。」《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初, 魯肅 嘗勸 孫權 以 曹操 尚存,宜且撫輯 關羽 ,與之同仇,不可失也。」 清 陳夢雷 《李葆甫傳》:「吾義不與賊俱生,孰能與我同仇者乎?」 * 《彭楊顏邢四同志被敵人捕殺經過》:「審問畢,回至看守所,五同志齊唱《國際歌》,以賦同仇,直影響了全所。」

(2).指共同赴敵者。 * 《出太行》詩:「兩岸烽煙紅似火,此行當可慰同仇。」

宮車

帝王坐的車

雷霆乍驚,宮車過也。——唐· 杜牧《阿房宮賦》

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覺得過不去。《穀梁傳·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記·項羽本紀》:「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

(2).不忍耐;不忍受。《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二:「 阮士瑀 傷於虺,不忍其痛,數嗅其瘡。」 宋 蘇軾 《休兵久矣而國用日困策》:「不忍藥石之苦、針砭之傷,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則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藥石,而傷之不止於針砭也。」

(3).不收斂。《楚辭·離騷》:「 澆 身被服強圉兮,縱慾而不忍。」 漢 朱浮 《為幽州牧與彭寵書》:「高論 堯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為世笑,死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願意。《孟子·離婁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記·亷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 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三國志平話》卷上:「﹝妻子﹞到於庵門,見學究疾病,不忍見之,用手掩口鼻,斜身與學究飯吃。」

(5).捨不得。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予初閲時,不忍釋卷。」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 香山 詩﹞古體則令人心賞意愜,得一篇輒愛一篇,幾於不忍釋手。」 郭小川 《木瓜樹的風波》詩:「此刻呀,他還不忍和同志們告別。」

社稷

土神和穀神,古時君主都祭祀社稷,後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

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 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史記·陳涉世家》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浮漚

水面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滅,常比喻變化無常的世事和短暫的生命。 唐 姚合 《酬任疇協律夏中苦雨見寄》詩:「走童驚掣電,飢鳥啄浮漚。」 宋 范成大 《石湖中秋二十韻感今懷舊而作》:「水天雙對鏡,身世一浮漚。」 明 無名氏 《贈書記·認男作女》:「老爺若放浮漚,情願焚香頂禮,朝夕把恩酬。」 清 惲敬 《海會庵放生河碑銘》:「聖人愚人,善禽惡獸,如大海中浮漚,大空中飛塵。」 郭沫若 《女神·蜜桑索羅普之夜歌》:「無邊天海呀,一個水銀的浮漚。」

鴟張

亦作「鵄張」。像鴟鳥張翼一樣。比喻囂張,凶暴。《三國志·吳志·孫堅傳》:「 卓 不怖罪而鴟張大語,宜以召不時至,陳軍法斬之。」《魏書·蕭衍傳》:「吞 淵明 之眾,招厭虐之民,舉長 淮 以為斷,仍鵄張歲月,南面假名,死而後已。」《舊唐書·僖宗紀》:「初則狐假鴟張,自謂驍雄莫敵。」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超勇親王》:「時賊勢鴟張,赤幟遍野。」

寶籙

(1).道家的符籙。《丹經》:「説 玉皇 寶籙,三洞秘文。」

(2).指傳說中鳳凰先後授予 黃帝 和 帝堯 的圖籙。用以象徵天命。 唐 杜審言 《和李夫人嗣真奉使存撫河東》詩:「禎符龍馬出,寶籙鳳皇傳。」《宋史·樂志十五》:「寶籙降,飈游至,瑞命慶惟。」引申指皇統、皇業。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寶籙中興,實資羣策。」參見「 寶圖 」。

神州

(1) 古時稱中國為“赤縣神州”(見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後用“神州”做中國的別稱

神州大地

(2) 指京城

春風楊柳萬子條,六億神州盡舜堯。——毛 * 《送瘟神》

三光

古時指日、月、星

失色

(1) 因驚恐而面色變白

驚愕失色

諸將皆失色。——《李愬雪夜入蔡州》

(2) 失去本來的色彩或光彩

年久失色

我腦海里忽然湧出許多作家在書中對雲的千姿百態、千嬌百媚的描寫,但一同我眼前親見的景象相比,卻都有點失色了。——《雲賦》

五嶽

中國的五大名山,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

萬乘

(1) 車輛

(2) 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諸侯地方百里,出兵車千乘,故稱天子為「萬乘」

使敵萬乘。——《韓非子·五蠹》

致萬乘之勢。——漢· 賈誼《過秦論》

東方

——複姓 如:東方朔(西漢人,知識豐富,生性恢諧。長於文辭,有不少關於他的傳說)

貔貅

(1) 古書上說的一種兇猛的野獸

前有摯獸,則載貔貅。——《禮記·曲禮》

(2) 比喻驍勇的部隊

命貔貅之士,鳴檄前驅。——《晉書·熊遠傳》

一鼓

(1).古以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四石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晉 趙鞅 、 荀寅 帥師城 汝 濱,遂賦 晉國 一鼓鐵,以鑄刑鼎,著 范宣子 所為刑書焉。」《孔子家語·正論解》:「 趙簡子 賦 晉國 一鼓鐘,以鑄刑鼎,著 范宣子 所為刑書。」 王肅 註:「三十斤謂之鐘,鐘四謂之石,石四謂之鼓。」

(2).擊鼓一次。引申謂一舉,一戰。《晉書·溫嶠傳》:「 峻 ( 蘇峻 )勇而無謀,藉驕勝之勢,自謂無前,今挑之戰,可一鼓而擒也。」《三國演義》第十九回:「 操 若攻將軍, 宮 引兵擊其背;若來攻城,將軍為救於後;不過旬日, 操 軍食盡,可一鼓而破。」 碧野 《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第二章:「一鼓打下 太原 ,不令敵人跑掉一個!」參見「 一鼓作氣 」。

長驅

指軍隊迅速地向遠方挺進

長驅千里

電掃

亦作「 電埽 」。1.像閃電划過。比喻迅速掃蕩淨盡。 唐 元稹 《苦雨》詩:「陰沴皆電掃,幽妖亦雷驅。」 清 鄭燮 《念奴嬌·金陵懷古·周瑜宅》詞:「八十萬軍飛一炬,風卷灘前黃葉。樓櫓雲崩,旌旗電掃,熛射 江 流血。」

(2).像內電划過。謂將事情迅速處理完畢。 宋 劉克莊 《沁園春·答九華葉賢良》詞:「萬卷星羅,千篇電掃,肯學窮兒事 楚 騷。」《宋史·錢勰傳》:「﹝ 錢勰 ﹞復知 開封 ,臨事益精…… 軾 ( 蘇軾 )曰:『電掃庭訟,響答詩筒,近所未見也。』」

(3).像閃電划過。比喻迅速消逝。 宋 李清照 《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五十年功如電掃, 華清宮 柳 鹹陽 草。」 宋 吳潛 《滿江紅·寄趙文仲南仲領淮東帥憲》詞:「比君家兄弟,可能豪傑。草木聲名如電掃,氈裘心膽聞風折。」

八荒

又稱八方。最遠之處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併吞八荒之心。——漢· 賈誼《過秦論》

九廟

指帝王的宗廟。古時帝王立廟祭祀祖先,有太祖廟及三昭廟、三穆廟,共七廟。 王莽 增為祖廟五、親廟四,共九廟。後歷朝皆沿此制。《漢書·王莽傳下》:「取其材瓦,以起九廟。」 晉 潘岳 《西征賦》:「由偽 新 之九廟,夸宗 虞 而祖 黃 。」 清 顧炎武 《井中心歌》:「有 宋 遺臣 鄭思肖 ,痛哭 元 人移九廟。」 清 戴名世 《徐節婦傳》:「數百年故國,威靈震薄海外,而一旦九廟隳,子孫夷,彼公侯將相,未聞有一如節婦者。」

吊伐

見「 弔民伐罪 」。

天機

(1) 上天的機密

(2) 泛指秘密

一語道破天機

(3) 天賦的靈機,即靈性

仁義

(1) 寬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韓非子·五蠹》

仁義之舉

(2) 〈方〉∶性情溫順,通達事理

西鄙

(1).西方的邊邑。《春秋·莊公十九年》:「冬, 齊 人、 宋 人、 陳 人伐我西鄙。」 杜預 註:「鄙,邊邑。」《北史·齊紀下·幼主》:「寫筑西鄙諸城,使人衣黑衣為 羌 兵,鼓譟陵之,親率內參臨拒,或實彎弓射人。」

(2).西面邊境。《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權 羣臣勸即尊號, 權 不許」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往年孤以 玄德 方向西鄙,故先命 陸遜 選眾以待之。」 宋 歐陽修 《論韓琦范仲淹乞賜召對事札子》:「臣伏見自西鄙用兵以來,陛下聖心憂念,每有臣寮言及西事,必皆傾心聽納。」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談義》:「竊謂既甘心於西鄙,必得志於東藩。」

封豕

(1).大豬。《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射封豕。」 裴駰 集解引 郭璞 註:「封豕,大豬。」

(2).比喻貪暴者。《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伯封 ﹞實有豕心,貪惏無饜,忿纇無期,謂之封豕。」《舊唐書·李密傳》:「三河縱封豕之貪,四海被長蛇之毒。」 陳毅 《六國之行》詩:「百戰驅封豕,千辛製毒龍。」

(3).喻暴虐殘害。《文選·揚雄<長楊賦>》:「昔有強 秦 ,封豕其士,窫窳其民。」 李善 注引 李奇 曰:「以喻 秦 貪婪,殘食其人也。」 晉 袁宏 《後漢紀·孝順帝紀上》:「郡縣設令,封豕黎民。」

(4).星宿名。奎宿的別稱。《史記·天官書》:「奎曰封豕,為溝瀆。」

巢穴

(1) 蟲鳥獸類棲身之處

(2) 比喻盜匪等盤踞的地方

海盜們沉了一條船,切斷通向他們巢穴的去路

兜鍪

古代作戰的盔

不啻

(1)

不止;不只

工程所需,不啻萬金

視百年、百數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清·洪亮吉《治平篇》

(2)

如同

人民盼望解放軍,不啻大旱之望雲霓

雖連城拱壁不啻也。——《聊齋志異·促織》

(3)

不過

比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蟻丘

螞蟻山

元憝

見「 元憞 」。

天誅

(1).上天誅罰。《墨子·魯問》:「 鄭 人三世殺其父,而天加誅焉。使三年不全,天誅足矣;今又舉兵,將以攻 鄭 。」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范伯》:「壞人之善毋後世,敗人之成天誅行。」 唐 韓愈 《訟風伯》:「天誅加兮不可悔, 風伯 雖死兮人誰汝傷。」 清 吳下阿蒙 《斷袖篇·龍淫佃戶》:「 河間 馬氏 家,一佃戶年近六旬,獨行遇雨,雷電晦冥,有龍探爪,按其笠,以為當受天誅。」

(2).帝王的征討或誅罰。《漢書·陳湯傳》:「臣 延壽 、臣 湯 將義兵,行天誅。」《舊唐書·蕭至忠傳》:「 楚客 、 處訥 、 晉卿 等驕恣跋扈,人神同疾,不加天誅,詎清王度。」 宋 田況 《儒林公議》卷上:「一旦貢表求封冊廟,論者乃責以藩臣之禮,欲必行天誅,何不思之甚也!」

血淚

(1) 帶血的眼淚。一般指極度悲痛而流的淚

我行其道,鞠為茂草。我履其房,物存人亡。撫膺涕泣,血淚彷徨。——晉· 陸機《贈弟士龍詩》

(2) 血與淚

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明· 方孝儒《絕命詞》

將書封斷指,血淚染羅裙。——清· 吳偉業《閬州行》

(3) 又如:血淚史;血淚帳。又比喻慘痛的遭遇

血淚家史

詩詞推薦

述亂原文_述亂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