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三賢堂再疊高啟韻》
全文:
唐豈無循吏,於蘇稱三賢。
韋白及夢得,有似召杜傳。
日計雖不足,月計有餘連。
常遺去後思,思以民瘠痊。
至今留堂名,把臂同登仙。
疑當勝瀛洲,文學遨溪川。
我欲尋舊跡,有如玉井蓮。
可望不可見,睪古徒情牽。
重建亦早毀,空紀紹興年。
葺脩詎久堅,不如付荊煙。
然弗毀者存,可知媸與妍。
再疊青邱韻,摛藻翰墨筵。
勖哉良有司,視此旌淑篇。
參考注釋
瀛洲
亦作“ 瀛州 ”。1.傳說中的仙山。《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萊 ……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史記·秦始皇本紀》:“ 齊 人 徐市 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萊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海客談 瀛洲 ,煙濤微茫信難求。”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鄒林遊學》:“ 瀛洲 同泛濟川船,伊吾共仗屠龍劍。”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獄中贈鄒容》詩:“ 鄒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魯迅 《集外集·<題三義塔>詩》:“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為網羅人才,設定文學館,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齡 等十八名文官為學士,輪流宿於館中,暇日,訪以政事,討論典籍。又命 閻立本 畫像, 褚亮 作贊,題名字爵里,號“十八學士”。時人慕之,謂“登瀛洲”。事見《新唐書·褚亮傳》。後來的詩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獲得殊榮,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歸思》詩之二:“四十為郎非不偶,況曾提筆直 瀛州 。” 明 沉鯨 《雙珠記·廷對及第》:“朝登 瀛洲 ,暮賜蓮炬。” 清 陳夢雷 《楊椒山先生祠》詩:“釁開馬市英魂恨,廟煥 瀛洲 俎豆香。”參見“ 登瀛洲 ”。
文學
(1) 用語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小說、散文、戲劇、詩歌等
文學之趣味。——蔡元培《圖畫》
(2) 學問
胸中又沒文學
乾隆名句,三賢堂再疊高啟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