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董邦達畫楚南名勝冊·其九·岳陽樓》
全文:
唐時張相,宋代滕守。
一創一脩,膾炙人口。
巴陵雄據,洞庭俯臨。
氣蒸波撼,緬想孟吟。
軺車還朝,江山紀麗。
豈無心哉,仲淹之記。
參考注釋
巴陵
(1).舊縣名。 晉 太康 元年置,治所在今 湖南 岳陽 。1913年改名 岳陽縣 。
(2).郡名。 南朝 宋 元嘉 十六年置。治所在 巴陵 (今 湖南 岳陽 )。隋 開皇 九年廢。 唐 天寶 元年復置。 乾元 元年改稱 岳州 。 隋 末 羅縣 令 蕭銑 起兵,即以此為根據地。
(3).山名。在 岳陽縣 治西南,濱 洞庭湖 。據《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七:“昔 羿 屠巴蛇於 洞庭 ,其骨若陵,故曰 巴陵 。” 唐 朱慶餘 《與龐復言攜酒望洞庭》詩:“帆自 巴陵山 下過,雨從 神女 峽邊來。”
雄據
強有力地占據。《三國志·魏志·董卓傳》:“築 郿塢 ,高與 長安 城埒,積穀為三十年儲,雲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 唐 李德裕 《與黠戛斯書》:“ 回鶻 雄據北方,代為君長。” 清 章學誠 《方誌略·為畢秋帆制府撰<荊州府志>序》:“ 荊州 富於《禹貢》、《職方》,雄據於 三國 、 六朝 、 五季 ,而衝要巖劇於前 明 。”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俯臨
(1).居高臨下。 唐 李中 《廬山》詩:“ 靖節 門遙對, 庾公 樓俯臨。”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琅邪秦碑》:“ 諸城 琅邪臺 秦 碑,石壁俯臨海岸,高數十丈。”
(2).屈尊下臨。 宋 王安石 《答交代張廷評啟》:“更書始下,已傾自附之誠;賜問俯臨,重荷相存之意。”
(3).下至。 宋 王明清 《揮麈三錄》卷一:“帝渥俯臨,輿情共慶。”
乾隆名句,題董邦達畫楚南名勝冊·其九·岳陽樓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