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民幸得陽城,坐讜罪人出而為刺史,催科政拙勞撫字

乾隆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十五·道州民(美臣遇主也)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十五·道州民(美臣遇主也)》

全文:
道州昔有侏儒貢,矮奴市取京都送。
漢武侏儒一已足,歲歲取斯亦何用。
道州任土誠堪嗤,勒民為奴民已卑,而況祖哭其孫父哭子,村里常嘆生別離。
道州民幸得陽城,坐讜罪人出而為刺史,催科政拙勞撫字
肯使矮民為矮奴,世為賤役無終止。
朝廷感悟璽書下,矮奴之貢因永罷。
猶是爭臣論所激,昌黎豈徒工文者。
道州民生男每以陽字之,是何異新息之民多姓賈。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道州

指 唐 詩人 元結 。其晚年曾任 道州 刺史,故稱。 明 何良俊 《語林·傷逝》:“ 元魯山 亡,族弟 道州 哭之至慟。”

幸得

(1).幸而;幸虧。《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臣幸得待罪行間,賴陛下神靈,軍大捷,皆諸校尉力戰之功也。”《儒林外史》第十五回:“他原來結交我是要借我騙 胡三公子 ,幸得 胡 家時運高,不得上算。” 沙汀 《一個秋天的晚上》:“‘哎呀,今晚上幸得遇到你們!’她深感慶幸地說。”

(2).有幸能夠。 宋 歐陽修 《<梅聖俞詩集>序》:“若使其幸得用於朝廷,作為雅頌,以歌詠大 宋 之功德,薦之清廟,而追《商》《周》《魯頌》之作者,豈不偉歟!”

陽城

(1). 春秋 時 楚國 貴族的封邑。《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嫣然一笑,惑 陽城 ,迷 下蔡 。” 李善 註:“ 陽城 、 下蔡 ,二縣名,蓋 楚 之貴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 唐 李商隱 《無題》詩:“春風自共何人笑?枉破 陽城 十萬家。”

(2).古城樓名。《文選·左思<蜀都賦>》:“結 陽城 之延閣,飛觀榭乎雲中。” 劉逵 註:“ 陽城 , 蜀 門名也。”

(3).山名。《左傳·昭公四年》:“四岳、 三塗 、 陽城 、 大室 、 荊山 、 中南 ,九州之險也。” 楊伯峻 註:“古 陽城 在今 河南 登封縣 東南,俗名曰 城山嶺 。”參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河南府·登封縣》。

罪人

有罪的人

罪人有無不均。——清· 方苞《獄中雜記》

刺史

古代官名,自漢設立本為監察郡縣的官員,宋元以後沿用為一州長官的別稱

催科

催收租稅。租稅有科條法規,故稱。 宋 鄭文寶 《江南餘載》上:“ 錢氏 科斂酷慘,民欠升斗,必至徒刑。 湯悅 、 徐鉉 嘗使焉,雲夜半聞聲若麞麂號叫,及曉問之,乃縣司催科耳。”《宋史·職官志三》:“以四善、三最考守令:……獄訟無寃、催科不擾為治事之最。”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八:“而身為州縣者,又往往急催科,緩撫字,瘠百姓,肥身家。”

政拙

謂拙於政事。《舊唐書·隱逸傳·陽城》:“ 城 自署其第曰:‘撫宇心勞,徵科政拙,考下下。’” 唐 韋應物 《答王郎中》詩:“賦繁屬軍興,政拙愧斯人。” 宋 范成大 《甘棠驛》詩:“心勞政拙無遺愛,慚向 甘棠驛 里來。”

撫字

(1).撫養。《後漢書·列女傳·陳文矩妻》:“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毀日積,而 穆姜 慈愛溫仁,撫字益隆,衣食資供皆兼倍所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書痴》:“過八*九月,果舉一男,買媼撫字之。” 清 劉大櫆 《盧氏二母傳》:“ 抱孫 與弟 翼孫 ,皆生於 王氏 ,而 程孺人 撫字之如己出。”

(2).謂對百姓的安撫體恤。《北齊書·封隆之傳》:“ 隆之 素得鄉里人情,頻為本州,留心撫字,吏民追思,立碑頌德。” 宋 陸游 《戊申嚴州勸農文》:“雖誠心未格於豐穰,然拙政每存於撫字。” 明 區大相 《入羅滂水》詩:“直須勤撫字,勿使困征徭。”《西湖佳話·白堤政跡》:“立朝則盡言得失,守邦則撫字萬民。”

乾隆名句,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十五·道州民(美臣遇主也)名句

詩詞推薦

道州民幸得陽城,坐讜罪人出而為刺史,催科政拙勞撫字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