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育麑》
全文:
河濱有麑欲渡水,其母避人遠去矣。
踉蹌弱羍甫上岸,無力逐母臥坡委。
命人遙立待其母,不見牝鹿來尋視。
因命抱回飼以乳,乃得喘息躍然起。
待其濯濯大長成,仍即放去山中耳。
因憶壬寅有斯事,牝鹿曾來領麑喜。
一為慈一為不慈,獸中亦有善和否。
雖然何必責獸哉,凱風豈無詠七子。
參考注釋
不慈
謂不愛其子。《禮記·曲禮上》:“不勝喪,乃比於不慈、不孝。”《楚辭·九章·哀郢》:“眾讒人之嫉妬兮,被以不慈之偽名。” 洪興祖 補註:“ 堯 、 舜 與賢而不與子,故有不慈之名。”
善和
(1). 唐 柳宗元 《寄許孟容書》:“家有賜書三千卷,尚在 善和里 舊宅。”後因以“善和”借指藏書。 宋 劉克莊 《轉調二郎神》詞:“幸有善和書堪讀,何必然藜芸省。”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余小子遭時多故,不善保藏,善和之書,一旦掃地。”
(2).善良;和善。《老殘遊記》第十三回:“其實,俺媽在這裡頭,算是頂善和的哩。”《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六回:“至於你那兄弟更容易了,找個鄉下善和老兒,我分百把銀子替他置個二三十畝地。”
(3).方言。輕,不厲害。 清 蒲松齡 《磨難曲》第一回:“常時打的還善和些,這一嚮打的甚狠,想是他有了信了。”
乾隆名句,育麑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