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申佳允的《除夕》
全文:
長安烽火熾,愁問歲華新。
正是勤王日,誰為破賊人。
乍驚離亂地,回憶太平身。
願得春音捷,安居不厭貧。
參考注釋
正是
(1).就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桓 曰:‘第一流復是誰?’ 劉 曰:‘正是我輩耳!’”《二刻拍案驚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後,我問鄰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馮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倉皇中他看清了一個,正是 張阿新 。”
(2).恰是。 唐 溫庭筠 《楊柳枝》詞之一:“正是玉人腸絶處,一渠春水赤欄橋。”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滅亡》第十八章:“正是黃昏時候,天色漸漸陰沉起來。”
(3).確實是。對客觀存在的真實性表示肯定。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龍鳳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趙閻王》第一幕:“這城內便有萬千居民,正是人煙稠密,市場熱鬧。”
(4).確實是。用於表示同意別人意見時加重語氣。《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衛先生 道:‘近來的選事益發壞了!’ 隨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兩人該選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們怎么都發昏了!還不快些攙扶 雙喜 到裡面去。”
(5).應諾之詞。猶言好的。《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對媒婆道:‘老娘你先進去,我在門外張一張罷。’媒婆道:‘正是。’”
(6).舊小說、戲曲里的套語。目的在於引出詩詞、熟語。《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正是:麥穗兩歧,農人難辨。” 元 鄭廷玉 《看錢奴》第一折:“正是:虧心折盡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貧。”《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正是:福無雙至猶難信,禍不單行果是真。”
勤王
(1) 盡力於王事
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晉書·謝安傳》
勤王之事
(2) 臣下發兵救援地位岌岌可危的主子
德祐初,江上報急,詔天下勤王。——《宋史·文天祥傳》
火速勤王
賊人
(1).指作亂、肇禍、侵略等危害國家和人民的人。《左傳·昭公七年》:“ 晉 大夫言於 范獻子 曰:‘ 衛 事 晉 為睦, 晉 不禮焉。庇其賊人,而取其地,故諸侯貳。’”《晉書·裴憲傳》:“ 盾 奧 奔 淮陰 ,妻子為賊人所得。” 宋 范仲淹 《奏陝西河北攻守等策·陝西攻策》:“不知賊人之謀,果犯何路。”
(2).盜賊。《百喻經·賊偷錦繡用裹氀褐喻》:“昔有賊人入富家舍,偷得錦繡。”《西遊記》第五七回:“不期晚間就宿在賊窩主家裡,又把一夥賊人盡情打死。”《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飛馬回來,遇著 孫解官 ,説賊人已投向東小路而去了。”
申佳允名句,除夕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