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頗亦訖聲教,于闐董氈達狄鞮

乾隆命金廷標模李公麟五馬圖法畫愛烏罕四駿因疊前韻作歌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命金廷標模李公麟五馬圖法畫愛烏罕四駿因疊前韻作歌》

全文:
元祐頗亦訖聲教,于闐董氈達狄鞮
左騏驥院育良駟,鳳頭錦膊名堪稽。
以此公麟留妙跡,不脛乃入西清西。
徒觀傳神及畫骨,詎珍金躞與玉題。
茲者致貢愛烏罕,昂藏有過無不齊。
泰西繪具別傳法,沒骨曾命寫裊蹄。
著色精細入毫末,宛然四駿騰沙堤。
似則似矣遜古格,盛事可使方前低。
廷標南人善南筆,模舊令貌銳耳批。
驄騮騋駿各曲肖,卓立意已超雲霓。
副以于思服本色,執靮按隊牽駃騠。
以郎之似合李格,爰成絕藝稱全提。
匪說攸聞垂往訓,萬類一理終無睽。
長歌慚匪工部健,徒懷往作吟蘇徯。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聲教

聲威教化。《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 漢 班固 《東都賦》:“窮覽萬國之有無,考聲教之所被,散皇明以爥幽。” 唐 薛能 《國學試風化下》詩:“英明高比日,聲教下如風。”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國初聲教所被,固宜保塞稱藩者,享王恐後矣。”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二幕:“ 曹丞相 既然看重 蔡文姬 的文彩,要她回去參與文治聲教的事業,我們理當從命。”

于闐

亦作“ 於窴 ”。古 西域 國名,在今 新疆 和田 一帶。《史記·大宛列傳》:“﹝ 大宛 ﹞東北則 烏孫 ,東則 扜罙 、 於窴 。”《漢書·西域傳上·于闐國》:“ 於闐國 ,王治 西城 ,去 長安 九千六百七十里……多玉石。” 清 吳偉業 《和楊鐵崖天寶遺事詩》之二:“檀槽豈出 龜茲 伎,玉笛非關 於闐 工。”

狄鞮

(1).古代翻譯西方民族語言的人。《禮記·王制》:“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 孔穎達 疏:“鞮,知也,謂通傳夷狄之語,與中國相知。” 南朝 梁 沉約 《均聖論》:“ 周 室受命,經典備存,象寄狄鞮,隨方受職。”後泛指通譯官,翻譯人員。 宋 黃庭堅 《款塞來享》詩:“聖主敷文德,降書付狄鞮。” 清 黃遵憲 《罷美國留學生感賦》詩:“惜哉國學舍,未及設狄鞮。”

(2).古地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俳優、侏儒、 狄鞮 之倡。”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 韋昭 云: 狄鞮 ,地名,在 河內 ,出善唱者。”一說西戎樂名。見《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 郭璞 注。

乾隆名句,命金廷標模李公麟五馬圖法畫愛烏罕四駿因疊前韻作歌名句

詩詞推薦

元祐頗亦訖聲教,于闐董氈達狄鞮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