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錢穀山水寫生·其四·夕陽歸牧》
全文:
不名師學出手眼,騰踔吳徐老沈間。
已慣石田見粉本,真成伯仲辨來艱。
參考注釋
不名
不直呼其名,表示優禮或尊重之意。《後漢書·梁冀傳》:“ 冀 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謁贊不名。”《隋書·恭帝紀》:“﹝ 義寧 ﹞二年春正月丁未,詔 唐王 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元年》載此事, 胡三省 注云:“凡朝會贊拜,則曰某官某;不名,亦殊禮也。”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一:“公( 魏文清 )清風儉德,至今鄉里猶稱道勿衰,呼為 魏老尚書 而不名。”
師學
(1).學校。《荀子·正論》:“聚人徒,立師學,成文典。”《漢書·禮樂志》:“師學百四十二人,其七十二人給大官挏馬酒,其七十人可罷。”
(2).從師學習。 唐 元稹 《唐故建州蒲城縣尉元君墓志銘》:“予與君伯季之間,十歲相得,師學然諾,出入宴遊,無不同也。”
手眼
待人處世的手段、謀略
手眼通天
騰踔
亦作“ 騰趠 ”。1.跳起;凌空。 晉 左思 《吳都賦》:“狖鼯猓然,騰趠飛超。”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巍峨拔 嵩華 ,騰踔較健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齊天大聖》:“因命以兩手抱腰,略一點首,遂覺雲生足下,騰踔而上,不知幾百由旬。”
(2).猶騰達。指地位上升,宦途得意。 唐 張固 《幽閒鼓吹》:“賓客 劉公 之為屯田員外郎時,事勢稍異,旦夕有騰趠之勢。”《太平廣記》卷四九八引 唐 盧仝 《玉泉子·鄧敞》:“ 敞 顧己寒賤,必不能致騰踔。” 宋 蘇軾 《答王慶源登州還朝書》之二:“令子兩前輩,必大富學術,非久騰踔矣。” 清 龔自珍 《為家大人丙辰同年祭江西巡撫陽湖吳公文》:“策賢良於帝廷,應景運而騰踔。”
(3).高遠。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下:“但古體近粗,今體近滑,遜於 杜 之沉雄騰踔耳。” 康有為 《公民自治篇》:“故其民志意騰踔,心思發越,神氣王長,學識開明。”
乾隆名句,題錢穀山水寫生·其四·夕陽歸牧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