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瑀上人求詩》
全文:
道人江南來,快作臨川語。
立談當夕照,鄉閭問安否。
坐令十年心,想見西津渡。
少年游諸方,乃欲追佛祖。
清韻不可摹,髣髴見眉宇。
豈止義中龍,當作文中虎。
西風健行李,暫會還徑去。
我如社後燕,並立理歸羽。
□□□□雲,風約聊復住。
勿長應深溪,當作人間雨。
參考注釋
立談
(1).站著談話。《孟子·離婁下》:“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徧國中無與立談者。”《初刻拍案驚奇》卷六:“但只叫他立談一兩句,就打發去,須防耳目不雅。”
(2).比喻時間短暫。 漢 揚雄 《解嘲》:“或七十説而不遇,或立談而封侯。” 唐 盧照鄰 《對蜀父老問》:“或立談以邀鼎食,或白首而甘布衣。” 宋 陳師道 《贈趙奉議》詩:“我往立談間,歘若白受緇。” 章炳麟 《文學說例》:“抑名家所著,為演説之元則,彼固施諸筆籥,猶與演説有殊。至於 戰國 游説,惟在立談。”
夕照
傍晚的陽光
鄉閭
亦作“鄊閭”。1.古以二十五家為閭,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因以“鄉閭”泛指民眾聚居之處。《管子·幼官》:“閒男女之畜,修鄉閭之什伍。”《南齊書·禮志上》:“郡縣有學,鄉閭立教。” 宋 王安石 《原教》:“夫婦者無失其為夫婦也,率是也有賞,不然則罪,鄉閭之師,族酇之長。”
(2).家鄉;故里。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少稱鄉閭,長聞邦國。” 宋 曾鞏 《應舉啟》:“足跡不游於場屋,姓名不署於鄉閭。” 元 秦竹村 《行香子·知足》曲:“壯歲鄉閭,養志閒居。” 清 朱彝尊 《題張上舍劭竹林獨坐圖》詩:“十年不對鄉閭竹,垞北垞南思殺*人。” 清 汪文桂 《秋日同季弟歸里和韻》:“秋深才得返鄊閭,弱弟偕行賦《遂初》。”
(3).鄉親;同鄉。《後漢書·朱儁傳》:“ 儁 以孝致名,為縣門下書佐,好義輕財,鄉閭敬之。”《舊唐書·高季輔傳》:“醜言過行,見嗤於鄉閭;忘義私昵,取擯於親族。” 宋 蘇轍 《巢谷傳》:“予以鄉閭,故幼而識之。” 明 無名氏 《白兔記·祭賽》:“鄉閭來朝賀,社戶保災非。”
安否
謂安抑或不安,吉還是凶。《禮記·文王世子》:“ 文王 之為世子,朝於王 季 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於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使君何罪,某奉命來候安否耳。”《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 白氏 ﹞想起丈夫經由彼處,必多驚恐。別後杳無書信,知道安否如何?”
釋德洪名句,瑀上人求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