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三賢堂再疊高啟韻》
全文:
唐豈無循吏,於蘇稱三賢。
韋白及夢得,有似召杜傳。
日計雖不足,月計有餘連。
常遺去後思,思以民瘠痊。
至今留堂名,把臂同登仙。
疑當勝瀛洲,文學遨溪川。
我欲尋舊跡,有如玉井蓮。
可望不可見,睪古徒情牽。
重建亦早毀,空紀紹興年。
葺脩詎久堅,不如付荊煙。
然弗毀者存,可知媸與妍。
再疊青邱韻,摛藻翰墨筵。
勖哉良有司,視此旌淑篇。
參考注釋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堂名
(1).樂班。舊時樂班習慣起堂名,如“四箴堂”、“景龢堂”、“福壽堂”等,故稱。《孽海花》第四回:“ 雯青 道:‘罪過!罪過!照這種摳心挖膽的待你,不想出在堂名中人。’”
把臂
同“ 把鼻 ”。1.握持手臂。表示親密。 漢 袁康 《越絕書·記吳王占夢》:“伏地而書,既成篇,即相與把臂而決。” 唐 錢起 《過沉氏山居》詩:“貧交喜相見,把臂歡不足。” 明 孫柚 《琴心記·空門遇使》:“畫眉不盡,且去接殷勤,把臂論心到夕曛。”
(2).謂親切會晤。 清 方文 《張武進環生》詩:“君聞我在茲,汲汲願把臂。”
(3).謂按脈。 唐 陸龜蒙 《自憐賦》序:“醫甚庸而氣益盛,藥非良而價倍高,每一把臂,一下杵,未嘗不解衣輟食而後致也。”
同“ 把鼻 ”。 元 柯丹邱 《荊釵記·哭鞋》:“今早起來沒尋處,使我無把臂。”《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孩兒無事,不消説起。萬一有些山高水低,有甚把臂,那原聘還了一半,也算是他們忠厚了。”
登仙
見“ 登仙 ”。
亦作“ 登僊 ”。1.成仙。《楚辭·遠遊》:“貴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王逸 註:“仙,一作僊。”《漢書·王莽傳下》:“或言 黃帝 時建華蓋以登僊, 莽 乃造華蓋九重……車上人擊鼓,輓者皆呼‘登僊’。” 宋 蘇軾 《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八回:“ 可文 一見了信,直把他喜得賽如登仙一般。”
(2).喻聲名直上或升遷高官。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 陸大夫 宴喜西都, 郭有道 人倫東國,公卿貴其籍甚,縉紳羨其登仙。”《新唐書·倪若水傳》:“ 班景倩 自 揚州 採訪使入為大理少卿,過州, 若水 餞於郊,顧左右曰:‘ 班公 是行若登仙,吾恨不得為騶僕。’”
(3).稱人死亡的婉辭。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復有 懷嬴 失節,目為貞女; 劉安 覆族,定以登仙。”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一:“不數日 宣仁 登仙,上始親政焉。”《宋史·樂志十六》:“綴衣將出,神凝玉幾,一夜登僊,弓墮隔蒼煙。”
乾隆名句,三賢堂再疊高啟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