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半壁店反丙申詩意》
全文:
抑半壁乎半璧乎,前番曾論兩名呼。
壁璧音同其義異,定論考諸志乘無。
志乘既無俗稱任,何必拘墟分別吾。
復思遼宋分疆際,限以半壁俾弗逾。
其稱或乃實由此,爾時國計誠艱夫。
參考注釋
或乃
或者。常用於句首表示變換敘述內容。 漢 馬融 《長笛賦》:“或乃聊慮固護,專美擅工;漂凌絲簧,覆冒鼓鍾。”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或乃邊郡未知,負羽從軍。 遼水 無極, 雁山 參雲。”
由此
由於如此;因而;從這裡;從此。
例句: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爾時
猶言其時或彼時。《左傳·襄公十三年》“使 士匄 將中軍,辭曰: 伯游 長,昔臣習於 知伯 ,是以佐之,非能賢也” 晉 杜預 註:“ 罃 代將中軍, 士匄 佐之。 匄 今將讓,故謂爾時之舉,不以己賢。”
國計
(1).治國的方針大計。《三國志·魏志·華歆傳》:“君深慮國計,朕甚嘉之。” 宋 王禹偁 《先君後臣論》:“會 座 病, 衛君 親視之疾,且問國計。”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四:“地方大吏,原以整頓地方,豈可圖便偷安,置國計於不問。”
(2).國家的經濟,國家的財富。《荀子·富國》:“如是,則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知國計之極也。”《元史·世祖紀十》:“且言其國經 唆都 軍馬虜掠,國計已空。”《宦海》第一回:“總而言之,那一國之中,官吏的得人與否,關係著民生的強弱,國計的盛衰。”
乾隆名句,半壁店反丙申詩意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