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立道的《觀出軍十首·其十》
全文:
烽火照甘泉,將軍出塞年。
萬夫齊決拾,一鼓盪戈鋋。
地極回看斗,谷深長斷煙。
蕭條夕陽外,應聽哭祁連。
參考注釋
萬夫
萬人;萬民;眾人。《書·鹹有一德》:“萬夫之長,可以觀政。” 晉 陸機 《擬古·東城一何高》詩:“一唱萬夫嘆,再唱梁塵飛。” 唐 杜甫 《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留後兼幕府諸公》詩:“近辭痛飲徒,折節萬夫後。” 明 劉基 《郁離子·省敵》:“萬夫一力,天下無敵。”
決拾
(1).決,通“ 抉 ”。古代射箭用具。決,扳指,多以骨制,套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鉤弦;拾,套袖,革制,套在左臂上,用以護臂。《詩·小雅·車攻》:“決拾既佽,弓矢既調。” 毛 傳:“決,鉤絃也;拾,遂也。”《儀禮·大射》:“小射正奉決拾以笥,大射正執弓。” 漢 張衡 《東京賦》:“決拾既次,彫弓斯彀。”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聲容·選姿》:“手以揮絃,使其指節纍纍,幾類彎弓之決拾。”
(2).決,通“ 抉 ”。謂射箭。《國語·吳語》:“一人善射,百夫決拾。” 清 李漁 《閒情偶寄·演習·授曲》:“造弓造矢之人,未必盡嫻決拾。”
(3).決,通“ 抉 ”。借指弓弩。《清史稿·聖祖紀三》:“朕自幼讀書,尋求治理。年力勝時,挽強決拾。”
一鼓
(1).古以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四石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晉 趙鞅 、 荀寅 帥師城 汝 濱,遂賦 晉國 一鼓鐵,以鑄刑鼎,著 范宣子 所為刑書焉。”《孔子家語·正論解》:“ 趙簡子 賦 晉國 一鼓鐘,以鑄刑鼎,著 范宣子 所為刑書。” 王肅 註:“三十斤謂之鐘,鐘四謂之石,石四謂之鼓。”
(2).擊鼓一次。引申謂一舉,一戰。《晉書·溫嶠傳》:“ 峻 ( 蘇峻 )勇而無謀,藉驕勝之勢,自謂無前,今挑之戰,可一鼓而擒也。”《三國演義》第十九回:“ 操 若攻將軍, 宮 引兵擊其背;若來攻城,將軍為救於後;不過旬日, 操 軍食盡,可一鼓而破。” 碧野 《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第二章:“一鼓打下 太原 ,不令敵人跑掉一個!”參見“ 一鼓作氣 ”。
戈鋋
(1).戈與鋋。亦泛指兵器。《文選·班固<東都賦>》:“元戎竟野,戈鋋彗雲。” 李善 註:“《説文》曰:‘鋋,小矛也。’” 唐 岑參 《陪狄員外早秋登府西樓因呈院中諸公》詩:“旌節羅廣庭,戈鋋凜秋霜。” 清 顧炎武 《萊州》詩:“礮甲初傳造,戈鋋已擊屠。” 梁啓超 《變法通議·論變化不知本原之害》:“彼西人之練兵也,其猶壯士之披甲冑而執戈鋋也。”
(2).借指戰爭。 前蜀 杜光庭 《溫江縣招賢觀眾齋詞》:“一方昭泰,四境乂安,疫毒無侵,戈鋋不作。” 宋 文天祥 《高沙道中》詩:“一伻與一校,幸不逢戈鋋。” 清 秦松齡 《滿目》詩:“滿目紅旗載米船,西南何日罷戈鋋。”泛指爭鬥、衝突。 宋 邵雍 《觀棋長吟》:“座上戈鋋嘗擊搏,面前冰炭旋更移。” 明 劉元卿 《賢奕編·證學》:“今人意見相左則衷起戈鋋;格調稍殊則眼分青白。”
王立道名句,觀出軍十首·其十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