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胡宗愈的《詠左伯桃羊角哀》
全文:
古有二烈士,羊左哀與桃。
結交事遊學,心若膠漆牢。
遠聞楚王賢,待士皆英髦。
負笈首燕路,不憚千里勞。
行行及梁山,雨雪填岩胚。
途窮食不繼,餓口空嗷嗷。
無為俱死爾,原野塗身膏。
我留子獨往,命各系所遭。
慷慨示一訣,並糧解衣袍。
僵坐空穴中,視死輕鴻毛。
角哀既仕楚,爵位聯執羔。
顧懷交舊心,血泣聲號咷。
王聞義其事,禮葬遷蓬蒿。
孤風激頹俗,千古清蕭飆。
叔世忠義喪,友道皆滔滔。
平居論莫逆,握手相游遨。
利害一軋己,所得無秋毫。
擠壑又下石,反若豺狼嘷。
秦末餘耳輩,遇時方繹騷。
誓為刎頸交,名節初相高。
一旦成眥睚,親勒兵相鏖。
斬餘泜水上,論功傳子敖。
較此豈不愧,清議安能逃。
凜凜溧水傍,危墳望江皋。
蔚宗宰茲邑,夢睹斯人曹。
衣冠甚奇古,晤語開鬱陶。
時示古祭文,百本皆旌褒。
其間記一二,花落空奠醪。
薄訴魏倫者,相侵意貪饕。
詰朝究其詳,倫果邑之豪。
墓木合數抱,私慾揮斧刀。
移文禁採伐,表識嚴芟薅。
英靈儼如舊,雖久不聞韜。
哀我今之人,五交戒所操。
參考注釋
途窮
喻走投無路或處境困窘。 南朝 宋 顏延之 《五君詠·阮步兵》:“物故不可論,途窮能無慟。”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持法》:“此途窮者,不輯之,當為患。” 清 唐孫華 《文信國祠》詩:“戰苦身攢鏃,途窮血裹斑。”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七論“文人相輕”--兩傷》:“於是相輕的文人們的處境,就也更加艱難起來,連街頭也不再是擾攘的地方了,真是途窮道盡。”
嗷嗷
亦作“嗸嗸”。1.哀鳴聲;哀號聲。《詩·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嗸嗸。” 陸德明 釋文:“嗸,本又作嗷。” 高亨 註:“嗸,同嗷。嗷嗷,雁哀鳴聲。” 唐 杜甫 《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詩:“萬方哀嗷嗷,十載供軍食。” 宋 歐陽修 《綠竹堂獨飲》詩:“殘花不共一日看,東風送哭聲嗷嗷。” 清 趙翼 《二麥將收連旬大雨感賦》詩:“米價經年節節高,茅簷待哺正嗷嗷。”《當代》1981年第3期:“老太婆把頭擱在兒子肩頭,突然嗷嗷大哭起來。”
(2).叫呼聲;叫喊聲。《楚辭·九嘆·惜賢》:“聲嗷嗷以寂寥兮,顧僕夫之憔悴。” 王逸 註:“嗷嗷,呼聲也。” 管樺 《小英雄雨來》:“扁鼻子軍官氣得暴跳起來,嗷嗷吼叫:‘槍斃的有!槍斃的有!’”
(3).眾口愁怨聲。 漢 賈誼 《過秦論》:“夫寒者利短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之嗸嗸,新主之資也。”《史記·秦始皇本紀》作“嗷嗷”。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小人道長,則 檮杌 比肩,頌聲所以不作,怨嗟所以嗷嗷也。”《資治通鑑·晉穆帝昇平元年》:“主上失德,上下嗷嗷,人懷異志。” 胡三省 註:“嗷嗷,眾口愁聲。”
(4).形容眾聲喧雜。《漢書·劉向傳》:“無罪無辜,讒口嗸嗸。” 顏師古 註:“嗸嗸,眾聲也。”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梁啓超 《論請願國會當與請願政府並行》:“夫惟萬目睽睽以具瞻政府,萬口嗷嗷以交謫政府,然後政府之職庶克舉矣。”
胡宗愈名句,詠左伯桃羊角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