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痛

作者:王士禎 朝代:清代

腳痛原文

去年牙齒豁,一痛連鼸車。

今年腰腳痛,登降須人扶。

吾年才四十,早衰信有諸。

憶昔登金焦,南遊窮具區。

騰趭如飛猱,神居駕空虛。

西行極岷峨,奇觀凌清都。

兩腳輕孱顏,邛杖非吾須。

十載一彈指,肉緩筋亦駑。

況復苦𨂂盭,舉步多崎嶇。

始悟鹹其腓,初九利安居。

既不策捷足,安用悲泥塗。

誰能相比附,如彼蟨與驉。

詩詞問答

問:腳痛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腳痛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三

參考注釋

去年

上一年

我從去年辭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詩

牙齒

齒的通稱

今年

指現在的這一年

腰腳

腰與腳。常表示人的體力。《梁書·處士傳·何胤》:“昔荷聖王眄識,今又蒙旌賁,甚願詣闕謝恩,但比腰腳大惡,此心不遂耳。” 唐  杜甫 《寄贊上人》詩:“年侵腰腳衰,未便陰崖秋。” 宋  蘇軾 《送運判朱朝奉入蜀》詩:“為話腰腳輕,猶堪踏泉石。”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腰腳漸不勝,維時日亭午。” 陳毅 《莫乾山紀游詞》:“千級石磴試腰腳,百尋澗底望高樓。天外雲自流。”

登降

(1).增減。《左傳·桓公二年》:“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 王引之 《經義述聞·春秋左傳上》:“登降以數言之,非以位言之也。登謂增其數,降謂減其數也。” 宋  范仲淹 《六官賦》:“俎豆之事,登降而不失其宜。”《宋史·食貨志上一》:“按田萊荒治之跡,較戶產登降之籍,驗米穀貴賤之價,考租賦盈虧之數。”

(2).引申為改革。 明  吳承恩 《<留思錄>序》:“夫古昔盛時,天子巡狩方岳之下,列國諸侯采詩以獻之,命太師陳而觀焉,於以登降政俗。”

(3).猶進退。指登階下階進退揖讓之禮。《墨子·非儒下》:“﹝ 孔丘 ﹞繁登降之禮以示儀,務趨翔之節以觀眾。”《韓非子·八說》:“登降周旋,不逮日中奏百。” 陳奇猷 集釋引 太田方 曰:“‘登降周旋’,指古禮也。”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正月元日,初見宗祖。躬執百禮,登降拜俯,薦於新宮。”《宋史·樂志七》:“肅然威儀,登降周旋。”

(4).上下。指從低處到高處,從高處到低處。《文選·揚雄<甘泉賦>》:“登降峛崺,單埢垣兮。” 李善 註:“登降,上下也。” 漢  班彪 《北征賦》:“乘陵岡以登降,息 郇  邠 之邑鄉。” 晉  陶潛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詩:“我行豈不遙,登降千里餘。” 清  趙翼 《茅山紀游》詩:“峩峩 九霄殿 ,登降紛摩肩。”

(5).起伏。一起一落。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其南則有平原廣澤,登降陁靡,案衍壇曼。” 漢  班固 《西都賦》:“增盤崔嵬,登降炤爛。殊形詭制,每各異觀。”《隋書·天文志上》:“況人路迂迴,山川登降。”

(6).升降。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於是列髹彤之繡桷,垂琬琰之文璫,蝹若神龍之登降,灼若明月之流光。” 南朝  梁  陸倕 《新刻漏銘》:“履薄非兢,臨深罔戰。授受靡諐,登降弗爽。”

(7).立即降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洛水》:“歲時亢旱,天子祈雨不得。 良 乃曝身階庭,告誠引罪。自晨至中,紫雲沓起,甘雨登降。”

早衰

未老先衰;生物體提前衰老

早衰多病

金焦

金山 與 焦山 的合稱。兩山都在今 江蘇省  鎮江市 。 金山 原名 浮玉 ,因 裴頭陀 江際獲金, 唐  貞元 間 李騎 奏改。 焦山 因 漢  焦光 隱居此山得名。 元  薩都剌 《題喜壽里客廳雪山壁圖》詩:“ 大江 東去流無聲, 金  焦 二山如水晶。” 明  張煌言 《和定西侯張侯服留題金山原韻》之三:“天入 金  焦 鎖鑰舊,地過 豐  鎬 鼓鐘新。” 陸曾沂 《雜題社刻十五集詩錄後》詩:“別有雲天知己淚, 金  焦 兩點倚殘陽。”

具區

古澤藪名,即 太湖 。又名 震澤 、 笠澤 。《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 揚州 ,其山鎮曰 會稽 ,其澤藪曰 具區 。”《爾雅·釋地》:“ 吳  越 之間有 具區 。”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雜記·地名異》:“ 嵩高 、 外方 一山而名二, 具區 、 震澤 一湖而號殊。”

飛猱

善於攀援騰躍的猿。 三國  魏  曹植 《白馬篇》:“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唐  李白 《梁甫吟》:“手接飛猱搏彫虎,側足焦原未言苦。” 宋  周密 《齊東野語·野婆》:“上下山谷如飛猱。”

駕空

(1).猶凌空。 宋  王禹偁 《北狄來朝頌》:“ 隴 首雲闊, 河隍 路窮,青塚鎮野,黑山駕空。” 元  周權 《夜泊吳江》詩:“兩虹渴飲駕空來,千尋橫截玻瓈碧。”

(2).憑空;沒有依據。 明  馮夢龍 《智囊補·察智·韓紹宗》:“ 樊 負勢結勛戚貴臣,一切奏狀,皆出其手,然駕空無事實,為怨家所發。” 清  徐恭士 《<豎人臧說>評》:“無中生有,駕空蹈虛,發出大論。” 廖仲愷 《再論錢幣革命》:“流通之錢幣與準備之貨物同額,應乎需要而為發行,則錢幣無駕空之弊。”

岷峨

(1). 岷山 和 峨眉山 的並稱。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讓右將軍荊州刺史表》:“水交 沅  澧 ,山通 岷  峨 ,襟帶百縣,縈抱七州。”《周書·靜帝紀》:“雖復 岷  峨 投袂,翻成陵奪之威; 漳  滏 勤王,無救 宗周 之殞。”

(2).特指 峨眉山 。以其在 岷山 之南,故稱。 唐  盧綸 《送張郎中還蜀歌》:“廻首 岷峨 半天黑,傳觴接膝何由得。” 宋  蘇軾 《滿庭芳》詞:“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里家在 岷峨 。” 清  姚鼐 《左仲郛浮渡詩序》:“然後登 岷峨 ,攬西極,浮 江 而下。”一說 岷 為 青城山 ; 峨 為 峨眉山 。

奇觀

奇異的景象;奇怪而少見的事

世界七大奇觀

清都

(1).神話傳說中天帝居住的宮闕。《楚辭·遠遊》:“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 清都 。”《列子·周穆王》:“ 清都 、 紫微 、 鈞天 、 廣樂 ,帝之所居。” 宋  蘇軾 《隆祐宮設慶宮醮青詞》:“伏以 長樂 告成,光動紫宮之像; 清都 下照,誠通絳闕之僊。”

(2).帝王居住的都城。 晉  左思 《魏都賦》:“蓋比物以錯辭,述清都之閒麗。” 唐  楊炯 《崇文館宴集詩序》:“皇家以中樞北極,清都有天子之宮。” 宋  陸游 《謝賜曆日表》之二:“詔班新曆,雖舉彝章;地近清都,獨先下拜。”

孱顏

(1).參差不齊貌。《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驤以孱顏。” 顏師古 註:“孱顏,不齊也。” 宋 王安石 《次韻曾子翊赴舒州官見詒之詩》:“一水碧羅裁繚繞,萬峯蒼玉刻孱顏。” 清 錢謙益 《過清流關和尹員外》:“我來弔古 清流關 ,升關四望山孱顏。”

(2).斑駁陸離貌。 宋 司馬光 《和張文裕初寒》之四:“晴空煙澹泊,返照雪孱顏。” 龐樹松 《檗子書來約游》詩:“ 南屏 依舊碧孱顏,先烈祠堂草棘間。”

(3).險峻、高聳貌。 唐 李商隱 《荊山》詩:“壓河連華勢孱顏,鳥沒雲歸一望間。” 明 高啟 《同謝國史游鐘山逢鐵冠先生》詩:“日日城中望 鐘山 ,孤塔縹緲峯孱顏。” 清 錢謙益 《畫士張季輓詞》:“俠骨千年埋傲兀,孤墳三尺起孱顏。” 清 顧炎武 《攝山》詩:“徵君舊宅此山中,山館孱顏往蹟空。”

(4).指高峻的山嶺。 唐 李紳 《逾嶺嶠止荒陬抵高要》詩:“ 周王 止化惟 荊蠻 , 漢武 鑿遠通孱顏。” 宋 蘇軾 《峽山寺》詩:“天開清遠峽,地轉凝碧灣。我行無遲速,攝衣步孱顏。” 清 王策 《浣溪沙·玉山道中》詞:“野堠斜明遠樹間,幾家邨屋嵌孱顏。”

邛杖

即邛竹杖。 晉  左思 《蜀都賦》:“邛杖傳節於 大夏 之邑,蒟醬流味於 番禺 之鄉。”邛,一本作“ 卭 ”。 唐  白居易 《東城晚歸》詩:“一條邛杖懸龜榼,雙角 吳 童控馬銜。”參見“ 邛竹杖 ”。

一彈指

佛家語。《法苑珠林》卷三引《僧祇律》:“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名一彈指,二十彈指名一羅預,二十羅預名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後來詩文多作“一彈指頃”,表示極短的時間。 唐  白居易 《禽蟲》詩之八:“何異浮生臨老日,一彈指頃報恩讎。” 明  宋濂 《孤峰德公塔銘》:“盡付闍維三昧火,一彈指頃等虛空。” 趙朴初 《滿庭芳·為人民大會堂作》詞之一:“一彈指頃 恆 沙涌,樓殿重重。”

況復

亦作“況復”。1.更加;加上。 隋煬帝 《白馬篇》:“本持身許國,況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詩:“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 明  梁辰魚 《於虎丘殿階遇張月容》曲:“眼波橫,況復香肩偷憑。”

(2).何況,況且。《陳書·江總傳》:“況復才未半古,屍素若茲。” 唐  馬總 《意林·傅子》:“蜘蛛作羅,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況復人乎?” 唐  劉駕 《寄遠》詩:“得書喜猶甚,況復見君時。”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詩》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視,況復不相識。”

詩詞推薦

腳痛原文_腳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