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詠和闐玉仿文王鼎》
全文:
商書曾重事師古,蘇制每因俗斥今。
足四耳雙中繩墨,底銘身象效深沉。
禮型既已傳周魯,圖論何須泥旦禽。
睹器設當思作者,如傷敢異視民心。
參考注釋
既已
(1).已經。《莊子·逍遙遊》:“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晉 陸機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後塗隨年侵。”
(2).已經過去;已經完結。《漢書·外戚傳下·定陶丁姬》:“太后以為既已之事,不須復發。” 南朝 宋 顏延之 《北使洛》詩:“蓬心既已矣,飛薄殊亦然。” 宋 歐陽修 《時論·塞垣》:“近世 晉高祖 建 義並門 ,得戎王為援,既已,乃以 幽 、 薊 、 山後 諸郡為 邪律 之壽。”
(3).既然已經。 宋 蘇軾 《石鼓》詩:“六經既已委灰塵,此鼓亦當遭擊剖。”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既已厭惡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從新看得格外清楚起來。”
圖論
用數學方法研究“圖”的一門新興數學分支。所謂“圖”,是指由一些點及連線其中某些點的線段構成的圖形,用來表示具有某種二元關係的集合,因此它是處理離散數學模型的一種有力工具。圖論的起源可追溯到18世紀關於七橋問題的研究。20世紀中期隨著電子計算機的套用迅速發展。與運籌學、資訊理論、控制論等有密切聯繫,在科學技術和經濟學等諸多領域有廣泛套用。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乾隆名句,詠和闐玉仿文王鼎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