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窺基的《出家箴》
全文:
舍家出家何所以,稽首空王求出離。
三師七證定初機,剃髮染衣發弘誓。
去貪嗔,除鄙吝,十二時中須謹慎。
煉磨真性若虛空,自然戰退魔軍陣。
勤學業,尋師匠,說與行人堪倚仗。
莫教心地亂如麻,百歲光陰等閒喪。
踵前賢,效先聖,盡假聞思修所證。
行住坐臥要真專,念念無差始相應。
佛真經,十二部,縱橫指示菩提路。
不習不學不依行,問君何日心開悟。
速須救,似頭燃,莫待明年與後年。
一息不來即後世,誰能保得此身堅。
不蠶衣,不田食,織婦耕夫汗血力。
為成道果施將來,道果未成爭消得。
哀哀父,哀哀母,咽苦吐甘大辛苦。
就濕回乾養育成,要襲門風繼先祖。
一旦中,求剃落,八十九十無倚托。
若不超凡越聖流,向此因循全大錯。
福田衣,降龍缽,受用一身求解脫。
若將小利繫心懷,彼岸涅盤爭得達。
善男子,汝須知,修行難得似今時。
若得出家披縷褐,猶如浮木值盲龜。
大丈夫,須猛利,緊束身心莫容易。
倘能行願力相扶,決定龍華親授記。
參考注釋
莫教
猶莫非。《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 吳教授 聽得外面聲音,不是別人,是我渾家和 錦兒 ,怎知道我和 王七三 官人在這裡?莫教也是鬼?”
心地
(1) 指人的存心、用心
心地善良
(2) 佛教語。指心,即思想、意念等。心能生萬法,如地能長萬物,儒家用以指心性存養
願問第一義,回向心地初。——杜甫《謁文公上方》
自古聖賢,皆以心地為本。——《朱子全書·學二》
欲廣福田,須憑心地。——《鏡花緣》
(3) 心情,心境
心地輕鬆
(4) 心胸、氣量
總能夠似寶玉這般人材心地?——《紅樓夢》
如麻
(1).形容雜亂。 南朝 梁 丘遲 《答徐侍中為人贈婦》詩:“糟糠且棄置,蓬首亂如麻。”如:心亂如麻。
(2).形容密集、多。 唐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牀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絶。” 元 陳樵 《山水》詩:“青山如髻樹如麻,茅屋青簾認酒家。”《醒世恆言·隋煬帝逸游召譴》:“玉樹歌殘舞袖斜, 景陽宮 里事如麻。”
百歲
(1).百年。指長時間。《鶡冠子·近迭》:“兵者百歲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 唐 韓愈 孟郊 《遣興聯句》:“平生無百歲,歧路有四方。” 周立波 《金戒指》:“人生百歲也是死,何處黃土不埋人?”
(2).終身;畢生。 明 葉憲祖 《丹桂鈿合》第七折:“願齊眉廝守,百歲和睦。”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孝女》:“保佑老父沉疴速起,百歲康強。”
(3).死的諱稱。《詩·唐風·葛生》:“百歲之後,歸於其居。”《史記·呂不韋列傳》:“夫百歲之後,所子者為王,終不失勢。” 唐 白居易 《讀張籍<古樂府詩>》詩:“恐君百歲後,滅沒人不聞。” 宋 蘇軾 《漢高帝論》:“天下望以為君,雖不肖,而大臣心欲之,如百歲後,誰肯北面事 戚姬 子乎?”
光陰
明亮與陰暗,白晝與黑夜。指日月的推移。後世即用以表時間
明月白露,光陰往來。——南朝梁· 江淹《別賦》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唐·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窺基名句,出家箴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