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懷深的《諸禪人下火·其一》
全文:
初秋夏一時,衲僧多欲去。
不搭陳梢船,便行泗州路。
橫擔拄杖氣如雲,萬水千山都不顧。
昨日通川方上入,隨例茫茫把不住。
把不住,為君說個臨歧句。
枯木岩前差路多,剔起眉毛著眼覷。
一身恍若風中燭,百歲端如水上漚。
未到衲僧平穩處,臨行那得不生愁。
參考注釋
昨日
昨天
通川
流通的河川。《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醴泉涌於清室,通川過於中庭。” 李善 註:“通流為川而過中庭。” 南朝 宋 謝靈運 《西陵遇風獻康樂》詩:“曲汜薄停旅,通川絶行舟。” 宋 蘇轍 《和李公擇赴歷下道中雜詠·泛清河》:“何時好霖雨?是處有通川。”
方上
(1).謂物體的上部作方形。《國語·周語中》:“其狀方上而鋭下,宜觸冒人。”
(2).指墓壙。《漢書·酷吏傳·田延年》:“ 昭帝 大行時,方上事暴起,用度未辦。” 顏師古 註:“方上,謂壙中也。 昭帝 暴崩,故其事倉猝。”
(3).猶方外。《西遊記》第二七回:“我父母在堂,看經好善,廣齋方上遠近僧人。”《醒世姻緣傳》第二九回:“既是方上的師傅,必定會甚么仙術了。”參見“ 方外 ”。
隨例
按照慣例。《周書·文帝紀上》:“ 天興 初,徙豪傑於 代都 , 陵 隨例遷 武川 焉。” 唐 劉禹錫 《賀赦上皇太子箋》:“某職守有限,不獲隨例稱賀宮庭。”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官 閩 者初亦未知板之漫滅如是,姑亦隨例取之。”
茫茫
遼闊曠遠的樣子;模糊不清楚
長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傳》
野茫茫。——《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顧炎武《復庵記》
茫茫的前景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不住
(1).不停;不斷。 南朝 梁 沉約 《千佛頌》:“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 李白 《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宋 岳飛 《小重山》詞:“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茅盾 《小巫》:“ 菱姐 看見老爺臉上有點喜色,不住的點頭。”
(2).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目的沒有實現。 魯迅 《故事新編·補天》:“﹝伊﹞疑心這東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裡,禁不住很詫異了。” 艾蕉 《雨》:“母親忍不住了,連忙幫女兒脫下了濕衣。”
釋懷深名句,諸禪人下火·其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