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張羽的《畫山水行》
全文:
古來名畫傳父子,唐有二李蜀兩黃。
吳興公子冠當代,雍也繼之早擅場。
宋祖子孫畫龍種,毛骨固是非尋常。
珊瑚寶玦久零落,空有妙藝傳文章。
至元天子親召見,徒步便賜中書郎。
奏圖每得天顏喜,盛以金匱白玉堂。
遂令世人爭貴重,門戶雜遝如堵牆。
雍初騰踔晚一蹶,五陵豪氣無時忘。
吳姬越娥坐相擁,始肯落筆揮縑緗。
五日十日一水石,屏障仿佛生輝光。
君家雙圖何所得,私印乃出牟陵陽。
一圖汗漫秋水闊,雁鴻排序投瀟湘。
山僧悄尋孤寺遠,客子喜甚高帆張。
一圖嵂兀眾峰出,疏林葉赤天雨霜。
消搖巾舄者誰氏,可是商顏之綺黃?風塵澒洞二十載,玉。
軸錦題多散亡。
圖書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千金藏。
從來好事遂成癖,雲煙過眼如毫芒。
君不見王家桓家勢盡時,復牆走翽不得將。
何如城南佳山水,千岩萬壑摩青蒼。
與君對此飲美酒,雖無南宮北苑庸何傷。
參考注釋
元天
(1).蒼天。《南齊書·曹虎傳》:“神運兆中,皇居闡 洛 ,化總元天,方融八表。” 清 姚鼐 《雜詩》:“俯聽深崢嶸,空曲巨聲起,勃上充元天,下達幽泉底。”
(2).傳說中高山名。《文選·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詩》:“ 元天 高北列,日觀臨東溟。” 李善 註:“ 元天 者,其高四見列星。 司馬彪 曰:‘ 元天 ,山名也。’”
召見
(1) 上級令下級來見
袁復召見。——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2) 外交部通知外國駐本國使節來談事宜
徒步
(1) 用腳行走
徒步則汗出。——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徒步入華山。—— 明· 顧炎武《復庵記》
徒步行軍
(2) 平民的代稱。古時平民外出無車,故稱
集中營內,多為徒步
(3) 步兵
中書
(1).皇宮中的藏書。亦特指宮中記事的書。《漢書·儒林傳·孔安國》:“ 成帝 時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為《百兩》徵,以中書校之,非是。” 顏師古 註:“中書,天子所藏之書也。”《後漢書·伏湛傳》:“ 永和 元年,詔 無忌 與議郎 黃景 校定中書《五經》、諸子百家、藝術。” 李賢 註:“中書,內中之書也。”《三國志·吳志·孫亮傳》“日於苑中習焉” 裴松之 注引《吳歷》:“ 亮 數出中書視 孫權 舊事。”
(2).官名。中書令的省稱。 漢 設中書令,掌傳宣詔令,以宦者為之,後多任用名望之士。《漢書·蕭望之傳》:“ 望之 以為中書政本,宜以賢明之選。” 晉 庾亮 《讓中書令表》:“國恩不已,復以臣領中書。” 隋 唐 以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俱為宰相,後因以中書稱宰相。《宋史·葉清臣傳》:“陛下欲息奔競,此繫中書。若宰相裁抑奔競之流,則風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長生殿·賄權》:“中書獨坐攬朝權,看炙手威風赫烜。”
(3).官名。中書舍人的省稱。 隋 、 唐 時為中書省的屬官。 明 清 廢中書省,於內閣設中書舍人,掌撰擬、繕寫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書的班次,進士是一途,監生是一途。”《官場現形記》第五三回:“他就湊了千把銀子,捐了個內閣中書。”
(4).官署名。 唐 代的中書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稱為“中書”。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閒行絕句》:“行尋春水坐看山,早出中書晚未還。”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 文潞公 在樞府,嘗一日過中書,與 荊公 行至題下。”
(5).毛筆的別稱,“中書君”的省稱。《剪燈餘話·武平靈怪錄》:“早拜中書事 祖龍 , 江淹 親向夢中逢。”參見“ 中書君 ”。
張羽名句,畫山水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