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劉基的《題釋驂圖》
全文:
關中小兒勇而競,玉帳貔貅三百乘。
焉知道上十二牛,皇天默佑周同姓。
絳宮大厲吼如雷,墨車載甲光照糹畏。
鷹騰二陵間,劍鋒白皚皚。
壯士百戰腦塗地,元帥束縛坐草萊。
俘囚有血堪釁鼓,自分殘膏染齊斧。
一死一生直望外,豈意片言由內主。
鴻雁曾傷弓,尚為空弮愁。
犀兕脫匣出,聞呼肯回頭。
河邊解驂徒譾謀,舟中稽首心悠悠。
濟河封屍勿雲晚,此事終作晉國羞。
君不見夫差違子胥,空灑姑蘇泣。
丈夫深戒婦人仁,養虎遺患悔莫及。
參考注釋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夫差
(?-前473)春秋末期吳國國君。吳王闔閭之子。即位後先在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太湖中)打敗越兵,乘勝攻破越都,迫使越王勾踐屈服。又開鑿邗溝,以圖北進,在艾陵(今山東萊蕪東北)大敗齊兵。公元前482年,在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會盟諸侯,與晉爭霸,越軍乘虛攻入吳都。後來越國再次興兵攻吳,他兵敗自*殺,吳亡。
子胥
春秋 楚 大夫 伍員 的字。 楚平王 殺其父 奢 兄 尚 ,其經 宋 鄭 入 吳 ,助 闔廬 奪取王位,整軍經武。不久,攻破 楚國 ,掘 楚平王 之墓,鞭屍三百。 吳王 夫差 時,因力諫停止攻 齊 ,拒絕 越國 求和,而漸被疏遠。後 夫差 賜劍命自*殺,並以鴟夷革盛其屍浮於 江 上。《莊子·盜跖》:“ 比干 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禍也。”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此詩人所以傷而作, 比干 子胥 遺身而忘禍也。” 唐 李白 《行路難》詩:“ 子胥 既棄 吳 江上, 屈原 終投 湘水 濱。” 明 許自昌 《水滸記·義什》:“那區區保正,真成一擲賭乾坤。效漁人縱 子胥 星奔,驅馳傳信,早見馬足起紅塵。” 楊超 《就義詩》:“留得 子胥 豪氣在,三年歸報 楚王 仇!”
姑蘇
亦作“ 姑胥 ”。1.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史記·河渠書》:“上 姑蘇 ,望五湖。”《淮南子·人間訓》:“﹝ 越王 ﹞甲卒三千人,以禽 夫差 於 姑胥 。”參閱 宋 范成大 《吳郡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六·吳縣》。
(2).指 姑蘇台 。《國語·越語下》:“ 吳王 帥其賢良與其重祿,以上 姑蘇 。” 韋昭 註:“ 姑蘇 ,宮之臺也,在 吳閶門 外,近湖。”《史記·吳太伯世家》:“ 越 因伐 吳 ,敗之 姑蘇 。” 司馬貞 索隱:“ 姑蘇 ,臺名,在 吳縣 西三十里。”《後漢書·濟南安王康傳》:“ 吳 興 姑蘇 而滅。” 李賢 註:“ 姑蘇臺 一名 姑胥臺 。”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謀吳》:“姑擊之於 檇李 ,復敗於 姑蘇 。”參見“ 姑蘇臺 ”。
(3). 蘇州 吳縣 的別稱。因其地有 姑蘇山 而得名。《荀子·宥坐》:“女以諫者為必用邪? 吳子胥 不磔 姑蘇 東門外乎!” 漢 王符 《潛夫論·邊議》:“ 孟明 補闕於 河西 , 范蠡 收責於 姑胥 。” 唐 張繼 《楓橋夜泊》詩:“ 姑蘇 城外 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明 馮夢龍 《山歌·月上》:“ 姑蘇 李秀才 ,貧而滑稽。” 清 李漁 《慎鸞交·譎諷》:“來此已是 姑蘇 ,料想地方官員,一定要來參謁。”
劉基名句,題釋驂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