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宋直方的《慈聖皇后賜鍾贊(鍾在鞏縣石窟寺)》
全文:
稽首圓通圓覺王,圓合一切救有情。
圓修自性妙湛然,假以音聲而說法。
眾生聞音得悟解,非色非空二非塵。
方便無邊行法門,成就如來大圓智。
稽首巍巍觀世音,證入如是秘密門。
於一塵中現多身,於多剎塵現一相。
於不可說微塵劫,而救不可說眾生。
發起耳根真實門,不與世間相流轉。
世閒聲論已宣明,聲無無滅有非生。
生滅二諦悉圓離,六根由是皆解脫。
奇哉慶喜最多聞,不知聞性常周普。
因鍾而聞佛所呵,不應更立鍾之事。
當知金鐘不可舍,能於末劫救沈淪。
茫茫六道迷*昏衢,得見鐘聲為慧日。
悲酸惡趣忍淚中,得憑鐘聲超彼岸。
鐘聲有是大福力,能越苦海如智航。
我願一切諸眾生,聞是鐘聲同證覺。
參考注釋
生滅
(1).佛教語。依因緣和合而有,謂之“生”;依因緣離散而無,謂之“滅”。 南朝 宋 謝靈運 《<維摩經>十譬贊·電》:“倏爍驚電過,可見不可逐。恆物生滅後,誰復覈遲速。” 唐 顧況 《贈僧》詩之二:“更把浮榮喻生滅,世間無事不虛空。” 清 陳維崧 《念奴嬌·春日同緯雲南畊遍歷南嶽諸園林》詞:“何限向來哀樂事,一笑浮漚生滅。”
(2).猶生死。 唐 王維 《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詩:“有無斷常見,生滅幻夢受。” 宋 范成大 《太師陳文恭公輓詞》:“夢已 商 人奠,身猶 漢 相朝;古來賢達意,生滅兩消搖。”
二諦
佛教語。指真諦和俗諦。凡隨順世俗,說現象之幻有,為俗諦。凡開示佛法,說理性之真空,為真諦。二諦互相聯繫,為大乘佛教基本原則之一。 南朝 梁 蕭統 《令旨解二諦義》:“二諦者,一是真諦,一名俗諦。真諦亦名第一義諦,俗諦亦名世諦。真諦、俗諦以定體立名,第一義諦、世諦以褒貶立目。若以次第言説,應雲一真諦、二俗諦。” 隋 江總 《建初寺瓊法師碑》:“ 老 驚靈籥, 孔 惜逝川。三空莫辨,二諦何詮!” 呂澂 《中國佛教源流略講》第五講:“中道聯繫到二諦,即空是真諦,有是俗諦,二者統一起來而成中道。”參閱《中論·觀諦品》。
六根
佛教用語,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種罪惡之根
六根不除
六根清淨
解脫
(1) 佛教指脫離苦惱,自在無礙
果解脫否。——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甩掉;脫身
諸事紛擾,使他無以解脫
(3) 開脫
為人解脫罪責
宋直方名句,慈聖皇后賜鍾贊(鍾在鞏縣石窟寺)名句
名句推薦
人情有憂樂,天意亦慘舒
陳獨秀《感懷二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