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姜特立的《喜雨》
全文:
身居焰焰祝融堆,一夜西風卷雨來。
酷吏手中逃得活,故人別後共銜杯。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焰焰
亦作“燄燄”。1.火苗初起貌。《書·洛誥》:“無若火始燄燄,厥攸灼敘,弗其絶。”《孔子家語·觀周》:“焰焰不滅,炎炎若何!” 宋 司馬光 《上龐副樞論貝州事宜書》:“夫炎炎不絶,焰焰奈何!當事之微,治之易耳;時至不為,禍如發機。” 明 方孝孺 《過寧陵縣學》詩:“滔滔未有艾,燄燄安所從?”
(2).火焰熾烈貌。 北周 庾信 《燈賦》:“輝煇朱燼,焰焰紅榮。” 唐 元稹 《董逃行》:“ 董 逃 董 逃 董卓 逃,揩鏗戈甲聲勞嘈。剜剜深臍脂焰焰,人皆數嘆曰:爾獨不憶年年取我身上膏。”《醒世恆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嚇殺員外,慌忙走來時,只見焰焰地燒著。”
(3).明亮貌;鮮明貌。 唐 楊炯 《益州溫江縣令任君神道碑》:“明星燄燄,不臨 太丘 之前;暮雨沉沉,不散 巫山 之曲。” 唐 王轂 《苦熱行》:“ 祝融 南來鞭火龍,火旗焰焰燒天紅。” 宋 范仲淹 《覽秀亭》詩:“焰焰眾卉明,袞袞新泉流。” 宋 葉適 《奉賦成都新園詠歸堂》之一:“沃沃葵莧畦,焰焰棠杏塢。” 宋 朱弁 《炕寢三十韻》:“飛飛涌玄雲,燄燄積紅玉。”
(4).炎熱貌。 唐 楊巨源 《夏日苦熱同長孫主簿過仁壽寺納涼》詩:“爀爀沸泉壑,燄燄燋砂石。” 宋 梅堯臣 《和江鄰幾景德寺避暑》:“鐵城何燄燄,鐵牀亦彤彤。”
(5).形容氣勢盛貌。 金 元好問 《登封令薛侯去思頌》:“羣小焰焰,如棼絲,如沸糜,殆若不復能措手者。” 金 元好問 《贈修端卿張去華韓君傑三人》詩之六:“異時三客俱焰焰,人倫東國吾無慙。”
祝融
(1).神名。 帝嚳 時的火官,後尊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為火或火災的代稱。《國語·鄭語》:“夫 黎 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呂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 高誘 註:“ 祝融 , 顓頊氏 後, 老童 之子, 吳回 也,為 高辛氏 火正,死為火官之神。” 唐 張說 《蒲津橋贊》:“ 飛廉 煽炭, 祝融 理爐。” 清 趙翼 《八月二日天寧寺旁巽宮樓火》詩:“趨觀乃知此樓燬,剎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龍 而辯於東方,得 祝融 而辯於南方。”《漢書·揚雄傳上》:“麗 鉤芒 與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顏師古 註:“ 祝融 ,南方神。”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考於傳記,而南海神次最貴,在北東西三神河伯之上,號為 祝融 。”
(3).傳說中的古帝。 漢 王符 《潛夫論·五德志》:“世傳三皇五帝,多以為 伏羲 、 神農 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與非未可知也。”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據《路史》雲, 祝融 葬 衡山 之陽,是以名之。 唐 韓愈 《謁衡岳廟》詩:“ 紫蓋 連延接 天柱 , 石廩 騰擲堆 祝融 。” 宋 楊萬里 《送劉子思往衡陽》詩:“ 洞庭 昨夜起霜風,翩然欲登 石廩 與 祝融 。”
一夜
(1).一個夜晚;一整夜。《穀梁傳·定公四年》:“以眾不如 吳 ,以必死不如 楚 ,相與擊之,一夜而三敗 吳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賦》:“魂終朝以三奪,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吳歌》之四:“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紅旗下》一:“有時候,他們會在一個地方轉來轉去,一直轉一夜。”
(2).指某夜。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雙,大二十圍,長五十尋。”《南史·呂僧珍傳》:“一夜, 僧珍 忽頭痛壯熱,及明而顙骨益大。” 唐 李商隱 《無題》詩之二:“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 吳王 苑內花。”
西風
(1) 從西方吹來的風
溫帶的盛行西風
(2)
(3) 指秋風
(4)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姜特立名句,喜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