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辰翁的《木蘭花慢(和中甫李參政席上韻)》
全文:
自崆峒麥熟,耕犢滿、桔槔閒。
笑吾黨清談,長衣櫑具,更進賢冠。
倉皇庇公宇下,便秋風、江上不驚寒。
雪夜入三城易,槐陰護一家難。
東山。
零雨幾時還。
領客竹林間。
看滿座空尊,輕裘緩帶,綠鬢朱顏。
風流一笑餘事,定碑金、無恙庾家完。
又賦南烹初食,明朝餐玉何山。
參考注釋
吾黨
(1).我的同鄉。《論語·子路》:“ 葉公 語 孔子 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邢昺 疏:“言吾鄉黨中有直身而行者。”
(2).猶吾輩,吾儔。 唐 賈島 《石門陂留辭從叔謩》詩:“何時臨澗柳,吾黨共來攀?” 嚴復 《論世變之亟》:“究吾黨之所為,蓋不至於滅四千年之文物。”
(3).我們的政黨。 孫中山 《在梧州對國*民*黨員的演說》:“吾黨之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三種。”
清談
本指魏晉間一些士大夫崇尚虛無,不務實際,空談哲理,後世泛指一般不切實際的談論
清談誤國
長衣
古代貴族居喪所穿的純素布衣。《儀禮·聘禮》:“遭喪將命於大夫,主人長衣練冠以受。” 鄭玄 註:“長衣,純素布衣也。”《禮記·雜記上》:“如筮,則史練冠長衣以筮。” 鄭玄 註:“長衣,深衣之純以素也。長衣練冠,純凶服也。”
櫑具
即櫑具劍。 漢武帝 末,郡國盜賊群起, 暴勝之 為直指使者督課至 勃海 ,時 雋不疑 為郡文學, 勝之 聞其賢,遣吏請與相見。 不疑 冠進賢冠,帶櫑具劍,佩環玦,褒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後遂以“櫑具”作為學官的典故。 宋 蘇軾 《次韻錢舍人病起》:“殿門明日逢王傅,櫑具爭先看 不疑 。”參見“ 櫑具劍 ”。
進賢冠
古時朝見皇帝的一種禮帽。原為儒者所戴, 唐 時百官皆戴用。《後漢書·輿服志下》:“進賢冠,古緇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前高七寸,後高三寸,長八寸。公侯三梁,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兩梁,自博士以下至小史私學弟子,皆一梁。” 唐 杜甫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良相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大羽箭。”《新唐書·車服志》:“進賢冠者,文官朝參、三老五更之服也。” 清 方文 《送謝孺玉計偕》詩:“自古 長沙 有芳躅,莫教虛負進賢冠。”
劉辰翁名句,木蘭花慢(和中甫李參政席上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