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顧況的《從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齊相公》
全文:
大賢舊丞相,作鎮江山雄。
自鎮江山來,何人得如公。
處士待徐孺,仙人期葛洪。
一身控上游,八郡趨下風。
比屋除畏溺,林塘曳煙虹。
生人罷虔劉,井稅均且充。
大府肅無事,歡然接悲翁。
心清百丈泉,目送孤飛鴻。
數年鄱陽掾,抱責棲微躬。
首陽及汨羅,無乃褊其衷。
楊朱並阮籍,未免哀途窮。
四賢雖得仁,此怨何匆匆。
老氏齊寵辱,於陵一窮通。
本師留度門,平等冤親同。
能依二諦法,了達三輪空。
真境靡方所,出離內外中。
無邊盡未來,定惠雙修功。
蹇步慚寸進,飾裝隨轉蓬。
朝行楚水陰,夕宿吳洲東。
吳洲復白雲,楚水飄丹楓。
晚霞燒回潮,千里光曈曈。
蓂開海上影,桂吐淮南叢。
何當翼明庭,草木生春融。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真境
道教之地。亦指仙境。 唐 王昌齡 《武陵開元觀黃鍊師院》詩之三:“暫因問俗到真境,便欲投誠依道源。” 宋 李彌遜 《渡橫溪》詩:“塵埃何處尋真境?試逐寒流認落花。”《宋史·樂志》:“ 蓬萊 邃館,金碧照三山,真境勝人間。”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詩之十三:“於世苦紛糾,睡鄉覓真境。”
方所
方向處所;範圍。 南朝 梁 蕭統 《令旨解法身義》:“若定是金鋼,即為名相;定是常住,便成方所。” 唐 顧況 《從江西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齊相公》詩:“其境靡方所,出離內外中。” 宋 李綱 《小字華嚴經合論序》:“如泛巨海,浩無津涯,必觀星斗,乃辨方所。” 明 宋濂 《徑山愚庵禪師四會語序》:“若如來大*法則不然,既無體段,又無方所。” 章炳麟 《菿漢微言》:“破我埶易,破法埶難。如時間有無始終,空間有無方所。”
出離
(1).猶佛家所謂涅槃。《華嚴經》五:“調伏眾生,令究竟出離。” 唐 慧能 《壇經·行由品》:“ 五祖 曰:‘……世人生死事大,汝等門人,終日供養,祇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 明 李贄 《與周友山書》:“古人以有身為患,故欲出離,以求解脫。”
(2).走出;離開。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一齊觀瞻,見個書生,出離人羣。”《水滸傳》第五六回:“此時天色未曉,敲開店門,去房裡取出行李,拴束做一擔兒挑了,計算了房錢,出離店肆,投東便走。” 魯迅 《華蓋集·碰壁之後》:“我裝作無所聞見模樣,以圖欺騙自己,總算已從地獄出離。”
(3).猶超出。 魯迅 《華蓋集續編·記念劉和珍君》:“而此後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尤使我覺得悲哀。我已經出離憤怒了。”
內外
在數量或時間上接近精確地;大約;近似
五十年內外
顧況名句,從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齊相公名句
名句推薦
鶡旦爾何意,勞人枕上聽
汪中柱《塘棲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