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費的《月氏王頭飲器歌和楊鐵厓》
全文:
太白入月月欲頹,胡風吹度白龍堆。
血函模糊截仇首,半腕刳作玻璃杯。
目眥生紅酒微纈,戎王胸堂沃焦熱。
青氈帳下唱胡歌,三十六國皆膽裂。
金篦攪紅紅欲凝,腦中猶作銅龍聲。
千年古恨恨未平,怨魄飛作精衛精。
君不見漆身復仇仇未復,地下義人吞炭哭。
參考注釋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漆身
(1).以漆塗身。 戰國 晉 豫讓 為 智伯 復仇事。《戰國策·趙策一》:“ 豫讓 又漆身為厲,滅鬚去眉,自刑以變其容。”《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為厲披髮為狂不足以為臣恥。” 司馬貞 索隱:“﹝厲﹞音賴,癩病也。言漆塗身,生瘡如病癩。” 明 陸垹 《簣齋雜著》:“知同漆身,義比採薇。” 清 劉震 《易水歌》:“報仇更比漆身苦,兩人後先得死所。”
(2).以漆塗屍。為保存屍體的方法之一。《太平廣記》卷九六引《紀聞錄》:“﹝ 僧伽大師 ﹞至 景龍 四年三月二日,於 長安 薦福寺 端坐而終。 中宗 即令於 薦福寺 起塔,漆身供養。俄而大風歘起,臭氣徧滿於 長安 。”
仇仇
傲慢的樣子。《詩·小雅·正月》:“執我仇仇,亦不我力。” 毛 傳:“仇仇,猶謷謷也。” 孔穎達 疏:“《釋訓》雲‘仇仇、敖敖,傲也’,義同。” 唐 張說 《大周故宣威將軍楊君碑》:“仇仇執憲,不我力以。”一說為緩持,形容拿東西不用力的樣子。見 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卷六。
怨敵。 魯迅 《華蓋集·雜感》:“這都是現世的仇仇,他們一日存在,現世即一日不能得救。”一本作“ 仇讎 ”。
地下
(1) 處於、生長在或位於地面下的
地下洞
地下根莖
(2) 秘密活動
地下的革命活動
義人
(1).言行符合正義或道德標準的人。《墨子·非命上》:“義人在上,天下必治。”《史記·伯夷列傳》:“﹝ 武王 ﹞東伐 紂 , 伯夷 、 叔齊 叩馬而諫……左右欲兵之。 太公 曰:‘此義人也。’” 晉 葛洪 《抱朴子·行品》:“篤始終於寒暑,雖危亡而不猜者,義人也。”
(2). 秦 漢 時加給西南一種少數民族的稱謂。《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板楯蠻夷》:“ 板楯 七姓,射殺白*虎立功,先世復為義人。”按 秦昭王 時有白*虎為害,後為 板楯 人射殺,遂一戶免其一頃田之稅,雖有十妻,不輸口算之錢。參閱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巴志》。
吞炭
(1).指吞咽火炭毀嗓子。《尸子》卷下:“昔 夏桀 之時……曼聲吞炭,內闌而不歌,飛鳥鎩翼,走獸決蹄。”
(2).謂報恩。用 豫讓 吞炭事。《梁書·侯景傳》:“福祿官榮,自是天爵,勞而後受,理不相干,欲求吞炭,何其謬也!” 唐 周匡物 《及第後謝座主》詩:“中夜自將形影語,古來吞炭是何人!”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 馮當世 ﹞早年薄游里巷,夜為街卒所繫, 鄂 守 王素 亟釋之…… 馮 貽以詩,有‘吞炭難忘當日事,積薪深愧後來恩。’”參見“ 吞炭漆身 ”。
李費名句,月氏王頭飲器歌和楊鐵厓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