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聲跡早薰然,阻避鈞衡過十年

羅隱贈先輩令狐補闕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羅隱的《贈先輩令狐補闕》

全文:
中間聲跡早薰然,阻避鈞衡過十年
碧海浪高終濟物,蒼梧雲好已歸天。
花迎彩服離鶯谷,柳傍東風觸馬鞭。
應念淒涼洞庭客,夜深雙淚憶漁船。

羅隱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羅隱中間聲跡早薰然,阻避鈞衡過十年書法作品欣賞
中間聲跡早薰然,阻避鈞衡過十年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中間

(1) 中心

中間突破

(2) 在事物兩端之間或兩個事物之間

中間馳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傳》

坐在他們兩個中間

(3) 在裡面

生活在人民民眾中間。

聲跡

亦作“ 聲跡 ”。1.聲望與事跡。《後漢書·李法傳》:“﹝ 李法 ﹞出為 汝南 太守,政有聲跡。”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大統寺》:“ 蘇秦 時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是寺,應是碑銘之類,頌其聲跡也。”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詩序:“予平生仕宦,聲跡比比,不曾至 淮 。”《元典章·台綱二·體察》:“提刑按察司除聲跡不好者,仰御史臺體察,雖未任滿,許行奏代。” 明 李東陽 《武昌府學重修記》:“ 張公 以《春秋》舉進士,績學翰林,歷著聲跡。”《續資治通鑑·元世祖至元三十年》:“邊遠見職有聲跡者,使之內遷。”

(2).猶言音訊行蹤。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惡分疏》:“ 宋 人 許晝 , 閩 人 黃遘 , 遘 嘗宰 滑州 衛南 ,與 畫 聲跡不疎。”《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一旦聲跡彰露,親庭罪責,將妾拘繫於內,郎趕逐於外,在妾便自甘心,卻累了郎之清德,妾罪大矣。”

(3).指用錄音機或語音學儀器記錄下來的聲音。 陳原 《社會語言學》9.1:“由於現代錄像和錄音技術的發展,所有聲跡或圖像,都能很方便地錄下來給人研究。”

見“ 聲跡 ”。

薰然

溫和貌;和順貌。《莊子·天下》:“薰然慈仁,謂之君子。” 陸德明 釋文:“薰然,溫和貌。” 唐 李逢吉 《享惠昭太子廟樂章》:“展矣禮典,薰然德馨。” 宋 司馬光 《陪始平公燕柳溪》詩:“桃李歸時應盛發,薰然和氣滿春城。” 明 方孝孺 《宋處士碑陰銘》:“見公四子二孫……皆恭敬樂易,薰然有君子之行。”

鈞衡

(1).比喻國家政務重任。 唐 楊炯 《<王勃集>序》:“幼有鈞衡之略,獨負舟航之用。”《三國演義》第一○四回:“臣 亮 賦性愚拙,遭時艱難,分符擁節,專掌鈞衡,興師北伐,未獲成功。”

(2).喻指擔負國家政務重任的人。 宋 范仲淹 《遺表》:“因懇避於鈞衡,爰就班於符竹。”

(3).比喻平衡公正。 唐 高適 《留上李右相》詩:“鈞衡持國柄,柱石總賢經。” 孫欽善 校註:“鈞衡:平衡,公正。”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羅隱名句,贈先輩令狐補闕名句

詩詞推薦

中間聲跡早薰然,阻避鈞衡過十年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