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弘誨的《婿陳子行兒鯤同游太學》
全文:
太學慚予舊典型,茲游何必減趨庭。
談交到處須三益,燈火隨時對六經。
老我驥心先按伏,逢人鶯語謝丁寧。
天涯不盡臨岐話,兒女無忘把袂聽。
參考注釋
太學
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即國學
觀太學。——《後漢書·張衡傳》
諸生學於太學。——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君則在太學。
典型
充分顯現出其個性特徵的
典型的身體損傷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趨庭
亦作“趍庭”。《論語·季氏》:“﹝ 孔子 ﹞嘗獨立, 鯉 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 鯉 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 鯉 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 鯉 退而學禮。” 鯉 , 孔子 之子 伯魚 。後因以“趨庭”謂子承父教。 唐 王勃 《滕王閣序》:“他日趨庭,叨陪 鯉 對;今晨捧袂,喜託龍門。” 宋 王禹偁 《恩賜宰臣一子可尚書水部員外郎制》:“惟爾嚴父,為予大臣。嘉其調鼎之功,命及趨庭之子,俾升華省,仍列清曹。” 清 顧炎武 《與李霖瞻書》:“趍庭變學,既已引置 莊 岳 之間;挾策讀書,亦都從游舞雩之下。”
王弘誨名句,婿陳子行兒鯤同游太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