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克莊的《木蘭花慢(已未生日)》
全文:
新來衰態見,書懶讀,鏡休看。
笑量窄才慳,卷無警策,杯有留殘。
思量減些年甲,怎奈何、須與鬢難瞞。
假使詔催上道,不如敕放還山。
數年前乞掛衣冠。
耄矣尚盤桓。
且行歌拾穗,未應天上,解勝人間。
仙家更無理會,至今傳、都廁處劉安。
莫怪是翁矍鑠,止緣老子痴頑。
參考注釋
假使
提出一種假設,相當於“如果”、“假如”
假使你遇見這樁事情,你怎么辦?
上道
(1).君上之道。《易·節》:“六*四:安節,亨。《象》曰:安節之亨,承上道也。” 高亨 註:“六*四為陰爻,為柔;九五為陽爻,為剛。六*四居九五之下,是為柔從剛。象臣民遵從君上之道。”
(2).玄妙之道。 馬王堆 漢 墓帛書《道原》:“上道高而不可察也,深而不可則(測)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卷四:“遂開上道,允得妙門。”《雲笈七籤》卷九:“此三洞經符,上道之綱紀,太虛之玄宗,上真之首經矣,豈中仙之所聞哉。”
(3).指太陽近北極的軌道。《隋書·禮儀志一》:“自 開皇 以來,日近北極,行於上道,晷度延長。” 明 葉子奇 《草木子·鉤玄》:“或者謂有道之國,日行上道而長。”
(4).通衢,大路。 唐 嚴維 《酬謝侍御喜王宇及第見賀不遇之作》詩:“柳映三橋發,花連上道明。”
出發上路,啟程。 晉 李密 《陳情事表》:“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明 蘇伯衡 《瞻雲軒記》:“ 武毅公 嘗上休致之請矣,及 雲南 之命下,即日上道,初不以老為辭,其為忠也,何以加諸。” 郭小川 《雪兆豐年》詩:“萬里前程,就從此上道。”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還山
(1).致仕;退隱。 南朝 梁 沉約 《桐柏山金庭館碑》:“末自 夏汭 ,固乞還山。權憇 汝南縣 境,固非息心之地。” 宋 劉克莊 《水調歌頭·喜歸》詞:“再拜謝不敏,早晚乞還山。” 清 汪懋麟 《九月十三日還山》詩之一:“幸遂還山願,蕭然去國輕。”
(2).方言。山區人稱死後葬於山上。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六:“有人勸這老倌不立繼,開導他說:‘你有六七畝好田,飽子飽藥,百年之後,還怕沒得人送你還山?’”
劉克莊名句,木蘭花慢(已未生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