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唐士恥的《庭下青書帶》
全文:
庭下青書帶,書帶瑞康成。
康成還遁世,行藏理則明。
六經具縑冊,儒先效勳績。
誰知百世下,其功明且亟。
易首純乾稱六龍,六龍御天風雲從。
書始唐堯大中世,蕩蕩如天莫可蹤。
詩則二南淵且奧,春秋賞罰王道通。
禮樂灰於秦火酷,然其遺意和且雍。
漢儒掇拾無遺力,兀守章句非從容。
二京之末康成出,六經將出逢此翁。
然而本無超俗姿,猶寄視聽於盲聾。
豈如先生一理貫,洞照六籍羅心胸。
歷數帝王如一二,天地由我方全功。
仲尼春秋欲成日,麟出魯郊殊超軼。
孔道大哉雖不用,所感亦大非凡質。
區區一康成,書帶瑞已形。
先生非此比,況茲道既行。
當使麟鳳輩,雜沓更縱橫。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唐堯
古唐帝,帝嚳次子,其號曰堯;史稱唐堯,又稱放動,繼其兄摯為天子,有德政,後即傳位於舜,在位九十八年卒
大中
《易·大有》:“《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 王弼 註:“處尊以柔,居中以大。” 高亨 註:“象大臣處於尊貴之位,守大正之道。”後以“大中”指無過與不及的中正之道。《漢書·孔光傳》:“皇之不極,是為大中不立。” 唐 柳宗元 《與呂道州溫論非國語書》:“近世之言理道者眾矣,率由大中而出者鹹無焉。” 清 王夫之 《誠明篇》:“君子之行藏刑賞,因時變通而協於大中,左宜右有,皆理也,所以在帝左右也。”
蕩蕩
浩大貌;空曠貌。《韓詩外傳》卷二:“盪盪乎其義不可失也,磏乎其廉而不劌也。”《漢書·郊祀志下》:“及言世有僊人,服食不終之藥……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盪盪如係風捕景,終不可得。” 顏師古 註:“盪盪,空曠之貌也。”
(1).廣大貌;博大貌。《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論語·泰伯》:“大哉 堯 之為君也……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朱熹 集註:“蕩蕩,廣遠之稱也。”《漢書·禮樂志》:“大海蕩蕩水所歸,高賢愉愉民所懷。” 顏師古 註:“蕩蕩,廣大貌也。” 元 揭傒斯 《賦得海上雲送良上人歸徑山》:“蕩蕩無邊涯,悠悠何所之?”
(2).心胸寬廣貌。《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荀子·非十二子》:“士君子之容……蕩蕩然,是父兄之容也。”
(3).水奔突涌流貌。《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孔 傳:“蕩蕩,言水奔突有所滌除。”《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異態,東西南北,馳騖往來。” 呂延濟 註:“蕩蕩,流貌。”《晉書·孫綽傳》:“中夏蕩蕩,一時橫流,百郡千城,曾無完郛者,何哉?”
(4).恣縱貌;無所約束貌。《詩·大雅·盪》:“蕩蕩上帝,下民之辟。”《吳子·料敵》:“敵人之來,蕩蕩無慮。旗旌煩亂,人馬數顧。一可擊十,必使無措。”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君不名教,臣不名謀,民不名使,官不名事,國中蕩蕩,無有政令。” 宋 陶穀 《清異錄·酒漿》:“酒國安恬,無君臣貴賤之拘,無財利之圖,無刑罰之避,陶陶焉,蕩蕩焉,其樂可得而量也。”
(5).飄蕩貎;吹拂貌。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乙編卷六:“今枯骨朽腐……化為朽壤,蕩蕩游塵,豈能與生者相感,以致禍福乎?”《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風蕩蕩,翠飄紅,忽南北,忽西東。”《白雪遺音·起字呀呀喲·逛花園》:“和風蕩蕩春日暖,碧桃枝頭鳥聲喧。”
(6).空無所有貌。《東觀漢記·馬援傳》:“譬如嬰兒頭多蟣蝨,而剃之蕩蕩,蟣蝨無所復依。” 漢 荀悅 《漢紀·成帝紀三》:“及言世有僊人,服食不終之藥……聽其辭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蕩蕩,若繫風捕影不可得。”
(7).光亮明淨貌。《史記·滑稽列傳》:“漆城雖於百姓愁費,然佳哉!漆城蕩蕩,寇來不能上。” 宋 蘇軾 《廬山二勝·開先潄玉亭》詩:“我來不忍去,月出飛橋東,蕩蕩白銀闕,沉沉水精宮。” 清 龔自珍 《天琴頌》:“ 重華 在堂, 周公 在下,蕩蕩有日月而無風雨。”
唐士恥名句,庭下青書帶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