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寒山寺·其二十二原文
美食意生貪,粗食心起怒。
喃喃嗜飽滿,殊不知來處。
人生一飯間,貪嗔痴悉具。
智者善思惟,莫為餔啜誤。
詩詞問答
問:擬寒山寺·其二十二的作者是誰?答:釋懷深
問:擬寒山寺·其二十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美食
(1).味美的食物。《墨子·辭過》:“今則不然,厚作斂於百姓,以為美食、芻豢、蒸炙、魚鱉。”
(2).吃味美的食物。《韓非子·六反》:“今家人之治產也,相忍以饑寒,相強以勞苦,雖犯軍旅之難,飢饉之患,溫衣美食者必是家也。”《晉書·傅鹹傳》:“奢不見詰,轉相高尚。昔 毛玠 為吏部尚書,時無敢好衣美食者。”
意生
佛教語。謂菩薩為普度眾生,變化無礙,出生入死,隨意化生。《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不可以學地知,不可以意生及,其涅盤之藴也。” 李善 註:“意生,謂菩薩,言能變化生死,隨意往生。” 宋 葉適 《改東門出》詩之二:“面牆雖養蒙,意生豈名身。”
粗食
粗劣的食物。《宋書·宗愨傳》:“鄉人 庾業 ,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賓客,而 慤 至,設以菜葅粟飯,謂客曰:‘ 宗 軍人,慣噉粗食。’ 慤 致飽而去。”《三國演義》第十三回:“﹝ 李樂 等﹞故意送濁酒粗食與帝,帝勉強納之。” 魯迅 《準風月談·喝茶》:“我們試將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較,就明白究竟是誰活得下去。”
喃喃
不停地小聲地說話或讀書聲
飽滿
(1) 豐滿;充實
顆粒飽滿
(2) 充滿感情的
精神飽滿
殊不知
(1) 竟不知道
他還自以為得計,殊不知這樣做反而斷送了自己
(2) 竟沒有想到
我以為他還在,殊不知他已經去世了
來處
謂來而安處。《詩·大雅·鳧鷖》:“鳧鷖在渚,公屍來燕來處。” 毛 傳:“處,止也。” 鄭玄 箋:“其來燕似若止得其處。”
(1).所來的地方。 唐 鄭谷 《石門山泉》詩:“雲邊野客窮來處,石上寒猿見落時。” 元 馬致遠 《任風子》第二折:“你來處來,去處去,休迷了正道。”
(2).指來歷,出處。指引文或典故的來源。 宋 黃庭堅 《答洪駒文書》之二:“ 老杜 作詩, 退之 作文,無一字無來處。” 宋 王楙 《野客叢書·未渠央》:“今人詩句多用未渠央事,往往不究來處。”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動
(2)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3) 與人的關係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一飯
(1).一餐飯。《公羊傳·昭公十九年》:“ 樂正子春 之視疾也,復加一飯則脫然愈,復損一飯則脫然愈。” 唐 杜甫 《解悶》詩之五:“一飯未曾留俗客,數篇今見古人詩。”
(2).以喻微小的利益或恩惠。 宋 葉適 《周君南仲墓志銘》:“常以世道興廢為己重負,一飯不顧私,憂時如家,憂人如身。” 清 錢謙益 《張鳳翼授文林郎制》:“其屬城下邑父老子弟,皆 高帝 豐沛 故人之遺也,朕豈能一飯置之哉!”
貪嗔
佛教語。謂貪慾與嗔恚。《敦煌變文集·妙法蓮華經講經文》:“貪嗔煩惱昏沉,也似睡夢何別。” 明 汪廷訥 《獅吼記·談禪》:“欲登彼岸,盡打滅貪嗔。”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蒙古起義清方檔案》:“諒不至以一念貪嗔,輕開殺戒。”
智者
有智謀或智慧過人的人
思惟
亦作“ 思維 ”。1.思量。《漢書·張湯傳》:“使專精神,憂念天下,思惟得失。”《三國志·魏志·荀攸傳》:“我每有所行,反覆思維,自謂無以易。” 唐 李德裕 《與黠戛斯書》:“每欲思維先恩好意,不更疑惑,便是明誠。” 魯迅 《而已集·反“漫談”》:“ 徐先生 是我的熟人,所以再三思維,終於決定貢獻一點意見。”
(2).指想念。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王奴》:“ 馬嵬 變後, 明皇 朝夕思維。”
(3).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思維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是從社會實踐中產生的。 巴金 《探索集·灌輸和宣傳》:“要是大家都成錄音機,我們就用不著進行複雜的思維活動,腦子也成了多餘的了。”
餔啜
1.亦作"餔歠"。
2.吃喝。
標籤:寒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