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栽者培之(得和字八韻鄉試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天地心生物,鴻鈞化育多。

一元資有始,四季運無頗。

栽者率其性,培之聽此歌。

惠施真普矣,恩受要酬么。

動植飛潛類,收藏長養科。

帡幪因自取,亭毒不差訛。

穰穰觀群族,熙熙沐太和。

奉三惟是法,益慎在菁莪。

詩詞問答

問:《賦得栽者培之(得和字八韻鄉試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歌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七十六

2. 得和字八韻鄉試題

參考注釋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生物

有生命的物體,具有生長、發育、繁殖等能力,能通過新陳代謝作用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動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生物

森林生物

只有幾隻蒼鷹在高空盤旋,看不見旁的生物。——《孟姜女》

鴻鈞

(1).大鈞。指天或大自然。《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周朝饗樂章》:“鴻鈞廣運,嘉節良辰。” 元 吳澄 《詠雪》:“臘轉鴻鈞歲已殘,東風剪水下天壇。” 明 張居正 《賀元旦表三》:“歲月更新於鳳歷,氣機初轉於鴻鈞。” 郭沫若 《湖心亭》:“明年鴻鈞運轉,四十六歲交大運。”

(2).比喻國柄;朝政。 宋 司馬光 《效趙學士體成口號十章獻開府太師》之十:“八十聰明強健身,況從壯歲秉鴻鈞。” 宋 秦觀 《代賀蔡相公啟》:“ 姚元崇 入贊鴻鈞,初聞遠略; 霍子孟 建承顧命,益見忠謀。”亦指執掌國柄的大臣。 唐 李商隱 《為絳郡公上李相國啟》:“仰台曜以瞻輝,望鴻鈞而竚惠。”

(3).指鴻恩。 唐 蘇頲 《代家君讓左僕射表》:“非臣微命,能答鴻鈞。” 宋 陸游 《上王宣撫啟》:“傷弱植之易搖,悼鴻鈞之難報。” 明 張居正 《賀冬至表》:“臣等襪線才微,愧無裨於龍袞;涓埃念切,期仰答乎鴻鈞。”

化育

(1).化生長育。《禮記·中庸》:“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孔子家語·本命解》:“羣生閉藏乎陰而為化育始,故聖人因時以合偶。” 宋 蘇軾 《御試重巽申命論》:“天地之化育,有可以指而言者,有不可以求而得之者。” 清 鄭燮 《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勞,一蟻一蟲,皆本陰陽五行之氣絪緼而出。” 郁達夫 《沉淪》四:“草木蟲魚都化育起來。他的從始祖結束的苦悶也一日一日的增長起來。”

(2).教化培育。 唐 歐陽詹 《二公亭記》:“ 席公 今日之化育,吾徒是以寧。” 宋 葉適 《謝皇太子箋》:“猥以凋殘,蒙茲化育。” 明 宋濂 《琅琊山遊記》:“非惟 濂 等獲霑化育之恩,而山中一泉一石亦免震驚之患。” 陳毅 《哭葉軍長希夷同志》詩:“我只望你的遺風長存,化育無數後繼之英材。”

一元

(1).事物的開始。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謂一元者,大始也。”《漢書·董仲舒傳》:“《春秋》謂一元之意,一者萬物之所從始也,元者辭之所謂大也。謂一為元者,視大始而欲正本也。”

(2). 漢 《三統曆》法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年為一元。《漢書·律曆志上》:“凡四千六百一十七歲,與一元終。經歲四千五百六十,災歲五十七。”

(3). 宋 邵雍 把世界從開始到消滅的一個周期叫做一元。一元有十二會,一會有三十運,一運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年,故一元共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見所著《皇極經世·觀物篇一》。《朱子語類》卷二四:“到得一元盡時,天地又是一番開闢。”《西遊記》第一回:“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

(4).一個中心或本原。參見“ 一元化 ”、“ 一元論 ”。

(5).指天下。《晉書·赫連勃勃載記》:“夷一元之窮災,拯六合之沉溺。”

(6).一頭。參見“ 一元大武 ”。

(7). 清 代稱元寶一枚為一元。 清 袁枚 《答孫補山相公書》:“捧到國寶一元,照人若雪。”

(8). 清 末以來的貨幣單位,銀圓一枚為一元,一元等於十角或一百分。元,本作“圓”。

四季

指一年中的春、夏、秋、冬

四季如春

無頗

謂持正不偏。《左傳·昭公十二年》:“ 婼 將與 季氏 訟,書辭無頗。” 唐 張存則 《舞中成八卦賦》:“是以知舞以適道無頗;樂以審政同和。” 元 袁桷 《挽播州宣撫揚資德》詩:“幼成端有種,帝鑒的無頗。”

惠施

(1).猶恩惠。《吳子·料敵》:“上愛其下,惠施流布。” 漢 賈誼 《新書·傅職》:“或明惠施以道之忠,明長復以道之信,明度量以道之義。”

(2).布施;施恩。《百喻經·見他人塗舍喻》:“虛棄稻穀,都無利益。不如惠施,可得功德。” 唐 韓愈 《雪後寄崔二十六丞公》詩:“乾坤惠施萬物遂,獨於數子懷偏慳。”

動植

動物和植物。 南朝 宋 謝莊 《宋孝武帝哀策文》:“禎被動植,信洎翔泳。” 明 歸有光 《二石說》:“至仁之澤,洋洋乎被動植矣。” 魯迅 《書信集·致羅清楨》:“ 廣東 的山水、風俗、動植,知道的人並不多。”

飛潛

指鳥和魚。 宋 沉括 《熙寧十年謝早出表》:“陛下德同天地,施及飛潛。” 明 劉基 《自都回至通州寄普達世理原理》詩之二:“飛潛各有適,分得無外徼。”

收藏

(1) 收集保藏

他的最大愛好是收藏古畫

(2) 收起來保存

在冬季把遊艇收藏起來

(3) 指收藏的金玉珍寶等物

燕趙之收藏, 韓魏之經營。—— 唐· 杜牧《阿房宮賦》

長養

(1).撫育培養。《荀子·非十二子》:“長養人民,兼利天下。” 漢 仲長統 《理亂篇》:“安居樂業,長養子孫,天下晏然。” 清 薛福成 《顧貞女傳》:“ 貞女 撫之,如撫 福基 ,長養教誨,以至成人。”

(2).長大;生成。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南中志》:“破之,得一男兒,長養有才武。”《敦煌曲子詞·嘆五更》:“一更初,自恨長養枉生軀,耶孃小來不教授,如今爭識文與書。” 李廣田 《山水》:“他們猜想那塊石頭的來源,他們說那是從什末山嶽里采來的,曾在什末深谷中長養,為幾千萬年的山水所沖洗,於是變得這末滑,這末圓,又這末好看。”

帡幪

1.本指帳幕。後亦引申為覆蓋。

2.庇蔭,庇護。

自取

(1).自己招致。《孟子·離婁上》:“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莊子·齊物論》:“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耶?” 宋 梅堯臣 《寄永興招討夏太尉》詩:“二師覆敗乃自取,豈是廊廟謀不臧。” 明 王守仁 《瘞旅文》:“皆爾自取,謂之何哉。”

(2).謂自己取代之。《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先主 ﹞謂 亮 曰:‘君才十倍 曹丕 ,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3).自娶。《史記·伍子胥列傳》:“ 秦 女絶美,王可自取,而更為太子取婦。”

亭毒

《老子》:“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一本作“成之熟之”。 高亨 正詁:“‘亭’當讀為‘成’,‘毒’當讀為‘熟’,皆音同通用。”後引申為養育,化育。《文選·劉孝標<辯命論>》:“生之無亭毒之心,死之豈虔劉之志。” 李周翰 註:“亭、毒,均養也。” 前蜀 杜光庭 《賀雅川進白鵲表》:“亭毒萬方,再樹乾坤之本;照臨下土,重懸日月之光。” 宋 王禹偁 《吊稅人場文》:“虎之生兮,亦稟亭毒。” 梁啓超 《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此(小説)四力者,可以盧牟一世,亭毒羣倫。”

差訛

錯誤,差錯

穰穰

1.豐熟貌。

熙熙

(1) 溫和歡樂的樣子

其餘,則熙熙而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熱鬧的樣子

天下熙熙。——《史記·貨殖列傳》

笑語熙熙。——唐· 李朝威《柳毅傳》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菁莪

(1).《詩·小雅》中《菁菁者莪》篇名的簡稱。 晉 孫楚 《故太傅羊祜碑》:“雖《泮宮》之詠 魯侯 ,《菁莪》之美育才,無以過也。” 宋 朱熹 《白鹿洞賦》:“樂《菁莪》之長育,拔雋髦而登進。”

(2).《詩·小雅·菁菁者莪序》:“菁菁者莪,樂育材也,君子能長育人材,則天下喜樂之矣。”後因以“菁莪”指育材。 明 劉基 《送趙元舉之奉化州學正》詩:“泮水紫芹香可攬,倚看待佩樂菁莪。”

詩詞推薦

  • 病中思建茶不可得因作呈胡季和

    晁說之宋代〕新政勤勞儉素中,建溪千焙一毫供。人知廉恥苞苴減,運屬危原丘壑空。慣以槍旗論勝負,果勞甲冑歷危凶。不登
  • 謁京口張守

    劉過宋代〕未識諸人名已侯,一麾應此滯徐州。誰知安石恐未免,欲借寇君何可留。遺愛與山同北固,平生作計豈東周。上方
    賦得栽者培之(得和字八韻鄉試題)原文_賦得栽者培之(得和字八韻鄉試題)的賞析_古詩文
  • 晚秋野外

    釋文珦宋代〕隔岸茅茨低小,臨溪草徑橫斜。楊柳已無餘葉,芙蓉尚有殘花。
  • 苦雨

    林寬唐代〕霪霖翳日月,窮巷變溝坑。驟灑纖枝折,奔傾壞堵平。蒙簦來客絕,躍甃噪蛙獰。敗屐陰苔積,摧檐濕菌生。斜飛
  • 和劉穎呈張經略韻

    滕喬宋代〕隱然重望壓邊塵,號令風生玉帳兵。詩思江山真得助,威聲草木盡知名。要令萬頃窺黃憲,不把千畦付曲生。坐使
    賦得栽者培之(得和字八韻鄉試題)原文_賦得栽者培之(得和字八韻鄉試題)的賞析_古詩文
  • 帝京篇

    駱賓王唐代〕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皇居帝里崤函谷,鶉野龍山侯甸服。五緯連影集星躔,八水
  • 釋尚能宋代〕潤珠泉路通關市,種玉仙翁寄版圖。
    賦得栽者培之(得和字八韻鄉試題)原文_賦得栽者培之(得和字八韻鄉試題)的賞析_古詩文
  • 絕句六十四首

    張伯端宋代〕離坎若還無戊己,雖舍四象不成丹。只緣彼此懷真土,遂使金丹有返還。
    賦得栽者培之(得和字八韻鄉試題)原文_賦得栽者培之(得和字八韻鄉試題)的賞析_古詩文
  • 宣和柳鴉蘆雁卷·其三

    乾隆清代〕柳合藏鴉蘆聚雁,天然位置位稱佳。蔡京王黼繼為相,何獨用人識乃乖。
  • 蝶戀花(和張文伯上巳雨)

    王之道宋代〕檐榴潺潺朝復暮。燕子銜泥,穿幕來還去。素錦青袍知有處。花光草色迷汀渚。春不負人人自負。君看流觴,只恁
  • 觀音詩

    釋契適宋代〕慧炬慈航在世間,除昏濟險未嘗閒。手擎一穗青絲柳,身倚千層碧玉山。聲滿諸天常諷誦,功圓十地絕躋攀。終求
    賦得栽者培之(得和字八韻鄉試題)原文_賦得栽者培之(得和字八韻鄉試題)的賞析_古詩文
  • 雪中對酒效昌黎體

    敖陶孫宋代〕雪乃雨之死,雨乃雪之生。譬彼潮與水,同出而異情。洑流或亂潮,凍雨或間雪。達人於此時,著眼試分別,等是
  • 浣溪沙

    賀鑄宋代〕翠縠參差拂水風。暖雲如絮撲低空。麗人波臉覺春融。纓掛寶釵初促席,檀高微注玉杯紅。芳醪何似此情濃。
  • 題張鵬翀山水冊·其十二·浮嵐罨秀

    乾隆清代〕山外白云云外山,寺樓容望不容攀。詩情畫意同時證,祗在虛無縹渺間。
  • 木犀

    方岳宋代〕葉葉寒清粟粟黃,何年月斧落吳剛。秋風誤到人間世,幽壑難藏天上香。渺立塵氛群玉府,獨餐沆瀣碧雲鄉。生來
  • 後雜興

    陸游宋代〕俚醫刀匕藥,老巫半榼酒。拜況不敢忘,淡薄最耐久。
  • 夏日閒書墨君堂壁二首

    文同宋代〕先人有敝廬,涪水之東邊。我罷漢中守,歸此聊息焉。是時五六月,赤日烘遙天。山川盡糝燥,草木皆焦燃。塵襟
  • 入川題壁

    石達開清代〕大盜亦有道,詩書所不屑。黃金若糞土,肝膽硬如鐵。策馬渡懸崖,彎弓射胡月。人頭作酒杯,飲盡仇讎血。
  • 玉芙蓉

    汪廷訥明代〕我看如合浦珠。愛比荊山玉。囑吾兒三冬勤下工夫。高車駟馬光門戶我也。鳳誥鸞封慰板輿。
  • 次韻和彥章池上之作二首·其二

    洪芻宋代〕水檻涼秋好,風林初日明。屏間青嶂合,鏡裏白雲生。茶試旗槍色,蛙添鼓吹聲。瘦筇聊復倚,繞水步新晴。
賦得栽者培之(得和字八韻鄉試題)原文_賦得栽者培之(得和字八韻鄉試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