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聞蛩(六月十六日)》
全文:
晚涼豪興生,刺舟載明月。
心托碧琅天,身在水精闕。
何來在砌蛩,振羽數聲發。
協候方朱明,審音報商越。
通靈信物類,不與惟時節。
來者復無住,知然卻怡悅。
參考注釋
通靈
(1).通於神靈。 漢 班固 《幽通賦》:“精通靈而感物兮,神動氣而入微。”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太湖詩·包山祠》:“自非通靈才,敢陟羣仙峯。”《西湖二集·文昌司憐才慢注錄籍》:“若是説好,便通靈起感應,香火繁盛起來。” 郁達夫 《為靄民先生題經公致淵畫松》詩之二:“六法通靈力有餘,暮年點筆勢凌虛。”
(2).善於應變;不拘泥。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回仙》:“吾得道年五十,第一度 郭上灶 ,第二度 趙仙姑 。 郭 性頑鈍,只與追錢延年之法; 趙 性通靈,隨吾左右。”
(3).訊息來得快;來源廣。《娛目醒心編》卷五第一回:“ 福達 身雖有監,京中綫索卻自通靈。”
(4).靈驗。《天雨花》第二七回:“燒香婦女來問事,説來句句盡通靈。”
(5).靈敏。 茅盾 《子夜》十四:“廠里一有了吃醋爭風那樣的事,你們的耳朵就會通靈。”
物類
(1).萬物,各類的物。《荀子·勸學》:“物類之起,必有所始。”《列子·周穆王》:“一體之盈虛訊息,皆通於天地,應於物類。” 傅尃 《變雅樓三十年詩征序》:“蓋以明達乎事情,周知乎物類,洞矚乎幽隱,而旁通乎民志。”
(2).物的同類,同類。 漢 東方朔 《七諫·謬諫》:“音聲之相和兮,物類之相感也。” 王逸 註:“言鳥獸相呼,雲龍相感,無不應其類而從其耦也。” 唐 馮贄 《雲仙雜記》卷十:“ 郊 常池上彈蕤賓調,忽聞芰荷間有物跳躍出岸,乃方響一片。有知者識是蕤賓鐵也。指撥精玅,致律呂相應,物類相感耳。” 清 黃景仁 《啼烏仁》:“明知無益痛繫心,物類相類有如此。”
(3).物的種類。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縛喝國》:“土地所產,物類尤多。” 宋 歐陽修 《奉答聖俞達頭魚之作》詩:“吾聞海之大,物類無窮極。”
(4).物的類別。 梁啓超 《天演學初祖達爾文之學說及其傳略》:“ 達爾文 以前,雖有一二博物學者稍有見於物類蕃變之現象……而不知其變遷進化之所以然。”
(5).特指人或動物。 南朝 宋 張野 《與遠法師書》:“行不負於所知,言不傷於物類。”此指一般的人,猶言他人。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這般物類,教我怎不陰哂?”此貶稱他人,猶言東西。《古今小說·梁武帝累修歸極樂》:“長老説道:‘因你念頭差了,故投落在物類。我特地喚醒你來,再去投胎。’”此指動物。
不與
不贊成
仁陷於愚,固君子之所不與也。——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時節
(1) 季節;時令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清明時節;秋收時節
(3) 時候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乾隆名句,聞蛩(六月十六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