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李宣古的《杜司空席上賦》
全文:
紅燈初上月輪高,照見堂前萬朵桃。
觱栗調清銀象管,琵琶聲亮紫檀槽。
能歌奼女顏如玉,解引蕭郎眼似刀。
爭奈夜深拋耍令,舞來挼去使人勞。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觱栗
(1).即觱篥。 唐 馮翊 《桂苑叢談·賞心亭》:“一日公召 陶 同游,問及往日蘆管之事……其管絶微,每於一觱栗管中常容三管也。” 清 周亮工 《壽青溪三老序》:“乃為詩寄之,有云:‘風緊黃雲新觱栗,月明青草舊琵琶。’”參見“ 觱篥 ”。
(2).箏的一種。長離的別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音樂·箏》:“《類山》:長離,箏名。 武夷山 謝英妃 撫長離。又長離一雲觱栗。”
(3). 宋 時對道士的俗稱。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優語》:“內宴日,參軍四筵張樂,胥輩請僉文書,參軍怒曰:‘我方聽觱栗,可少緩。’請至三四,其答如前。胥擊其首曰:‘甚事不被觱栗壞了。’蓋是俗呼黃冠為觱栗也。”
象管
(1).象牙制的筆管。亦指珍貴的毛筆。 唐 羅隱 《清溪江令公宅》詩:“蠻箋象管夜深時,曾賦 陳 宮第一詩。”《水滸傳》第八一回:“ 燕青 磨的墨濃, 李師師 遞過紫毫象管。”
(2).指笛。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混成集》:“翁一日自品象管,作數聲,真有駐雲落木之意,要非人間曲也。” 清 黃景仁 《宣城雜詩》:“雙旌夾五馬,玉簫兼象管。”
琵琶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彈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漢“裁箏築”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它從西漢試製,歷東漢、魏晉、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漢末魏初始獲“枇杷”名。魏晉時,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紫檀
木名。常綠喬木,木材堅實,紫紅色,可做貴重家具、樂器或美術品。 晉 崔豹 《古今注·草木》:“紫旃木,出 扶南 ,色紫,亦謂之紫檀。”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論裝背褾軸》:“故 貞觀 、 開元 中,內府圖書,一例用白檀身,紫檀首,紫羅褾織成帶,以為官畫之褾。”《紅樓夢》第三回:“當地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屏風。”
李宣古名句,杜司空席上賦名句
名句推薦
崦嵫不可望,望之令人愁
陳獨秀《感懷二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