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回的《贈綦大將軍》
全文:
先皇玉帶親解賜,加侑金錢千百億。
登時築壇拜大將,隨意委禽聘賢室。
前茅出鎮萬貔貅,東南五湖天半壁。
鳳凰山下忽相逢,我舊聞名今面識。
精忠純孝故無雙,武藝文材俱第一。
既能高著國手棋,又能穩賦作家詩。
既能善戰善騎射,七書背育無餘遺。
又能雙鉤寫楷字,顏筋柳骨妙畫錐。
既如諸葛渡瀘水,又如龔遂清潢池。
章亥六合半已到,象胥九譯靡不知。
涼州蒲萄無復染,交趾薏苡夫何疑。
踘場壯士閱劍舞,鈴閣騷人陪酒卮。
笑談灑落意嫻雅,喜看賓主無厭時。
邇來宣城察事尤瑰奇,明目張胆鋤群私。
去年稻田百圩沒,秋潦至今猶渺{泓厶換爾}。
孰謂不潦罔省府,公斥其人真奸欺。
百戰將軍古有之,未聞將軍亦肯念民飢。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雙鉤
亦作“ 雙鉤 ”。亦作“ 雙勾 ”。 1.古代藏鉤遊戲。 唐 李商隱 《代應》詩之二:“昨夜雙鉤敗,今朝百草輸。” 朱鶴齡 注引 晉 周處 《風土記》:“ 義陽 臘日飲祭之後,叟嫗兒童為藏鉤之戲,分為二曹,以校勝負。” 馮浩 註:“雙鉤即藏鉤。”
(2).成對的掛鈎。 明 陳海樵 《錦纏道·惜別》曲:“憶風流,醉眠在 吳 姬酒樓,錦帳控雙鉤,未言時早自覺密意先投。” 清 汪元爵 《雙頭牡丹》賦:“窗橫六扇,簾靜雙鉤。”
(3).古代指女子纏足的形狀。 明 單本 《蕉帕記·幻形》:“妝罷脂香在手,行來羞蹴雙鉤。”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寄生》:“著松花色,細褶繡裙,雙鉤微露,神仙不啻也。”《花月痕》第二一回:“果是雙雙白足,自然也好,最難看是蓮船半尺假作蓮瓣雙鉤。”
(4).書寫毛筆字的一種執筆方法。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陸希聲》八:“古之善書,鮮有得筆法者。 希聲 得之,凡五字:擫、押、鉤、格、抵。用筆雙鉤,則點遒勁,而盡妙矣,謂之撥鐙法。” 宋 黃庭堅 《論書》:“凡學書,欲先學用筆。用筆之法,欲雙鉤迴腕,掌虛指實,以無名指倚筆,則有力。” 宋 黃庭堅 《論書》:“凡學字時,先當雙鉤,用兩指相疊,蹙筆壓無名指,高提筆,令腕隨己意左右。”
(5).摹寫的一種方法。用線條鉤出所摹的字筆畫的四周,構成空心筆畫的字型。 宋 姜夔 《續書譜·臨》:“雙鉤之法,須得墨暈不出字外,或郭填其內,或朱其背,正得肥瘦之本體。” 宋 陸游 《地僻》詩:“幾淨雙鉤摹古帖,瓮香小啜試新醅。” 明 沉德符 《敝帚軒剩語·小楷墨刻》:“ 董 來借摹,予懼其不歸也,信手對臨百餘字以應之,並未曾雙鉤及過朱,不意其遽入石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賜福字》:“其內廷翰林及 乾清門 侍衛,皆賜雙鉤‘福’字,蓋御筆勒石者也。”
(6).中國畫技法之一。 黃若舟 《花鳥畫技法·勾勒輪廓》:“中國畫寫生是先用炭條輕輕地勾出輪廓……再用毛筆加工細描,用純熟的手法勾勒出生動活潑的線條,所以勾勒畫法,是用線條描出物體形象的輪廓。因為從兩條線勾成物形,又稱為雙勾畫法。” 朱自清 《你我·<子愷漫畫>代序》:“裡面有一幅……畫著一個微側的半身像:他嚴肅的臉上戴著睛鏡,有三五顆雙鉤淚珠兒,滴滴搭搭歷歷落落地從眼睛裡掉下來。”
楷字
楷書,正楷字。《宣和書譜·張芝》:“﹝ 張芝 ﹞每作楷字,則日忩忩不暇草書。”《紅樓夢》第七八回:“﹝ 賈寳玉 ﹞用 晴雯 素日所喜之冰鮫縠一幅,楷字寫成,名曰《芙蓉女兒誄》。”
顏筋柳骨
謂 唐 代大書法家 顏真卿 、 柳公權 之字遒勁有力。亦泛指墨寶。 宋 陸游 《唐希雅雪鵲》詩:“我評此畫如奇書, 顏 筋 柳 骨追 歐 虞 。” 元 關漢卿 《普天樂·喜得家書》曲:“卻是斷腸詩詞,堪為字史, 顏 筋 柳 骨, 獻之 羲之 。”亦作“ 顏精柳骨 ”、“ 顏骨柳筋 ”。 宋 范仲淹 《祭石學士文》:“ 曼卿 之筆, 顏 精 柳 骨,散落人間,寶為神物。”《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此書 顏 骨 柳 筋,無一筆不合法。”
方回名句,贈綦大將軍名句
名句推薦
鸞鳳一朝去,宮館頹山邱
陳獨秀《感懷二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