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能上人參源禪師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送能上人參源禪師原文

我昔游東吳,曾過南山寺。

一識山中人,知是黃龍子。

超然精悍姿,曉日出塵滓。

坐令平生懷,未吐心已死。

別來今十載,歲月乃如此。

近聞歸南都,老色更豐美。

遙知君見時,機妙乳生水。

道眼真鵝王,揀辨不容擬。

應怪納飯師,趕逐倒脫履。

萬象爭驚吁,虛空笑啟齒。

卻歸下板頭,破衲蒙凍耳。

他日重相逢,煩君再指似。

詩詞問答

問:送能上人參源禪師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送能上人參源禪師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東吳

(1).指 三國 時 吳國 。因其地處 江 東,故名。《文選·左思<詠史>之一》:“長嘯激清風,志若無 東吳 。” 李善 註:“ 東吳 ,謂 孫 氏也。”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謀吳》:“休憂慮,料堂堂廟謨,看瞬息間指揮談笑滅 東吳 。”

(2).泛指古 吳 地。大約相當於現在 江蘇 、 浙江 兩省東部地區。《晉書·食貨志》:“ 東吳 有齒角之饒, 西蜀 有丹砂之富。” 唐 杜甫 《絕句》之三:“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 東吳 萬里船。” 宋 陸游 《鷓鴣天·送葉夢錫》詞:“家住 東吳 近帝鄉,平生豪舉少年場。” 太平天囯 葉春森 《建天京於金陵論》:“﹝ 金陵 ﹞包 東吳 而連 北越 ,得其人主之,出可以戰,處可以守。”

南山寺

(1).在 福建省 漳州市 南。 唐 開元 24年(公元736年)建。寺內 大雄寶殿 巍峨莊嚴。東殿 淨業堂 ,中有一尊用天然的石筍雕琢成的一丈八尺高的彌陀佛。寺內還有一隻大銅鐘,系 元朝 延祐 年間鑄造。又有來自 印度 的《貝葉經》和頒自 清 廷的《全藏經》等珍貴文物。

(2).在 廣西 貴縣 南山公園 內。建於 北宋 。 宋太宗 賜御書, 宋仁宗 題:“ 景祐 禪寺”額匾。 元文宗 即位削壁,雜樹間生,傳 南山 有“不老松”三字。登山可覽 貴縣 全城風光。

(3). 祐國寺 、 極樂寺 、 善德堂 的合稱。在 山西省 東北部 五台山 台懷鎮 南三公里山腰。 元 元貞 二年(公元1296年)創建, 明 嘉靖 二十年(公元1541年)重建, 清代 增修,將三寺合併,改稱今名。

中人

(1) 在兩方之間調解、做見證或介紹買賣的人

(2) 一般人;中等人

中人之家

(3) 宦官

中人監織造者。——《明史》

(4) 普通人

才能不及中人。——漢· 賈誼《過秦論》

黃龍

(1).古代傳說中的動物名。讖諱家以為是帝王之瑞徵。《呂氏春秋·知分》:“ 禹 南省,方濟乎 江 ,黃龍負舟。” 唐 杜甫 《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赤雀翻然至,黃龍豈假媒。” 仇兆鰲 註:“《尚書中候》:‘ 舜 沉璧於河,榮光休至,黃龍負卷舒圖,出入壇畔。’”

(2).指真命天子。 唐 呂岩 《參黃龍機悟後呈偈》詩:“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

(3).黃銅鑄成的龍,以為盟約的信物。《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板楯蠻夷》:“ 秦昭襄王 時有一 * ,常從羣虎數游 秦 、 蜀 、 巴 、 漢 之境,傷害千餘人。 昭王 乃重募國中有能殺虎者,賞邑萬家,金百鎰。時有 巴郡 閬中 夷 人,能作白竹之弩,乃登樓射殺 * 。 昭王 嘉之,而以其 夷 人,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盟曰:‘ 秦 犯 夷 ,輸黃龍一雙; 夷 犯 秦 ,輸清酒一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及 秦昭 盟 夷 ,設黃龍之詛。” 唐 駱賓王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賊諾沒弄楊虔柳露布》:“於是廣布朝恩,恭宣帝澤,申之以安撫,曉之以存亡。信重蠻陬,無負黃龍之約。”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南州舊俗,滛其白獸之祠;西棘餘甿,背我黃龍之約。”

(4).星座名。 唐 楊炯 《渾天賦》:“南宮則黃龍賦象,朱鳥成形。五帝之座,三光之庭。”

(5).指此星座所在之分野--南方。 清 譚瑩 《重有感》詩之五:“青雀黃龍賸劫灰,拖罾應募卻環來。”

(6).艦船名。《隋書·楊素傳》:“ 素 居 永安 ,造大艦,名曰五牙……次曰黃龍,置兵百人。自餘平乘、舴艋等各有差。”

(7).指長槍。 明 沉采 《千金記·遊說》:“白羽一揮同發矢,黃龍三轉倒拖鎗。”

(8).古城名。即 龍城 。 唐 沉佺期 《雜詩》之三:“聞道 黃龍 戍,頻年不解兵。可憐閨里月,長在 漢 家營。” 明 謝榛 《中秋宴集》詩:“ 黃龍 塞上征夫淚, 丹鳳 城中少婦愁。”

(9).府名。 契丹 天顯 元年(公元926年)置。治所在今 吉林省 農安縣 。 保寧 七年(公元975年)廢, 開泰 九年(公元1020年)復置。 金 天眷 三年(公元1140年)改為 濟州 。《宋史·岳飛傳》:“ 飛 大喜,語其下曰:‘直抵 黃龍府 ,與諸君痛飲爾!’” 明 無名氏《精忠記·伏闕》:“約諸軍痛飲在 黃龍 ,鑾輿指日當迎奉。” 清 趙翼 《岳忠武墓》詩:“生平誓踏 賀蘭山 ,未飲 黃龍 一杯酒。”後借指敵方的都城、巢穴。 明 史可法 《請進取疏》:“始矜壯志於上馬,謂 黃龍 之直抵有期;終耗雄心於跨驢,謂 西湖 之行樂可老。” 清 黃遵憲 《新嘉坡雜詩》之十一:“會飲 黃龍 去,馱經白馬來。” 陳毅 《哭彭雪楓同志》詩:“知君無限恨,未得飲 黃龍 。”

(10). 端溪 硯石品名。 宋 范纂 《端溪硯譜》:“石之病者……曰黃龍,灰黃色,如龍蛇橫斜布石上。” 清 鈕琇 《觚賸·石言》:“東洞西側深處曰 飛鼠巖 ,其石有紋曰黃龍,斜亘石面,工指為瑕。”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 漢 軍 董元鏡 在京師市上買端硯,中有黃氣一縷,即《硯譜》中所謂‘黃龍’也。”

(11).借指 黃河 。 郭沫若 《豫秦晉紀游·訪花園口》詩:“ 東風渠 上舒長望,已伏黃龍護我華。”《人民文學》1978年第5期:“驚看倒轉乾坤手,腰斬黃龍利萬年。”

(12).比喻成條成片的黃色煙塵或沙漠。《文匯報》1982.6.23:“從此, 吳淞 上空肆虐二十多年的七條黃龍被真正制服了。”《文匯報》1983.12.6:“ 遼寧省 西北部, 科爾沁 沙地東南端,有一個叫 章古台 的地方,原是黃沙漠漠八百里瀚海伸向 遼西 內陸的黃龍之首。”

超然

(1) 超脫世俗

歷史家所必需的超然態度

(2) 悵惘的樣子

超然不對

精悍

(1) 精明能幹;精銳強悍

精悍的辦事員

(2) 文筆等精練鋒利

文章寫得很精悍

曉日

(1).朝陽。 唐 劉禹錫 《酬令狐相公使宅別齋初栽桂樹見懷之作》詩:“影近畫梁迎曉日,香隨緑酒入金杯。” 元 郝經 《賢台行》:“曉日曈曨赤羽旗, 燕王 北面親前席。”《花月痕》第五回:“謄寫畢,窗紙上早已曉日曈曈了。”

(2).引申為清晨。 唐 張九齡 《郡中每晨興輒見群鶴東飛至暮又行列而返甚和樂焉遂賦以詩》:“曉日東田去,煙霄北渚歸。”

出塵

(1).超出世俗。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標,蕭灑出塵之想,度白雪以方絜,乾青雲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前蜀 韋莊 《題安定張使君》:“器度風標合出塵,桂宮何負一枝新。”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尋聲審聽,泠然出塵幽韻。” 魯迅 《書信集·致陶亢德》:“大札與《人間世》兩本,頃同時拜領,諷誦一過,誠令人有蕭然出塵之想。”

(2).佛教語。脫離煩惱的塵垢。《四十二章經》:“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 * ,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3).指出嫁。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不如削髮出塵,可無此慮。”

坐令

猶言致使;空使。 唐 韓愈 《贈唐衢》詩:“胡不上書自薦達,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劉基 《結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頭海關歌》:“坐令洋貨日報關,萬巧千奇無不備。”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來今

從今往後

往古來今

歲月

年月日子;時間

歲月如流

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近聞

最近若干年來的逸聞逸事

南都

(1).地名。 東漢 光武帝 的故鄉在 南陽郡 ,郡治 宛 在京都 洛陽 之南,因稱 宛 為 南都 。在今 河南省 南陽市 。 漢 張衡 有《南都賦》, 李善 注引 摯虞 曰:“ 南陽郡 ,治 宛 ,在京之南,故曰 南都 。” 唐 李白 《南都行》:“ 南都 信佳麗, 武闕 橫西關。”

(2). 明 人稱 南京 為 南都 。如 吳應箕 記 南京 召試事,書名為《南都應試記》。 清 顧炎武 《贈於副將元剴》詩:“乍領射聲兵, 南都 已淪傾。”

老色

(1).衰老之色。 唐 劉兼 《春霽》詩:“老色漸來欺鬢髮,閒情將欲傲簪裾。” 宋 陸游 《寄陳魯山正字》詩:“青衫二十年,老色上鬚鬢。” 宋 陳造 《無題》詩:“行人與喬木,老色竟平分。”

(2).指年老之人。 唐 賈島 《寄令狐綯相公》詩:“官高頻勑授,老色把犂鋤。”

豐美

(1).形容事物的豐富美好。《韓詩外傳》卷七:“如是,則天氣奉養而生物豐美矣。” 宋 文同 《謝就差知興元府表》:“川陸寬平,魚稻豐美。” 明 唐順之 《請皇太子受朝疏》:“特敕各該衙門,凡東宮朝會一應儀注,早為詳訂,鑾輿麾仗一應法物,早為完繕,所貴周慎豐美,以飾采章,而聳觀聽。” 馬南邨 《燕山夜話·詠蜂和養蜂》:“如果我們能夠到處多栽花果樹木,增加蜜源,那末,不止養蜂業可以發展, 北京 的自然風光和物產狀況也會更加豐美。”

(2).形容資質、儀態的豐滿美好。 晉 陸雲 《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誕載豐美,俊穎夙繁,性與體和,孝友穆融。”《南史·庾杲之傳》:“狀貌豐美,頤頰開張。” 明 劉元卿 《賢奕編·達命》:“問同在內諸公云:‘ 周旋 儀貌如何?’或以豐美對。”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十六宗》:“古今之中,唯南碑與 魏 為可宗。可宗為何?曰:有十美……九曰結構天成,十曰血肉豐美。”

(3).謂光大其盛德。《藝文類聚》卷十二引 漢 傅毅 《明帝誄》:“下制九州,上係皇極,豐美中世,垂華億載。”

(4).謂極力讚美。 宋 柳開 《東郊野夫傳》:“汝無恨他人之不我善,蓋自不能善於人耳;汝苟周於人,即何有不汝豐美乎。”

遙知

謂在遠處知曉情況。 唐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 王安石 《梅花》詩:“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金 元好問 《汴禪師自斷普照石為斫以詩見餉為和》之一:“遙知玉音在,洗耳俟研磨。”

機妙

機微奧妙。《魏書·樂志》:“ 仲儒 不量庸昧,竊有意焉。遂竭愚思,鑽研甚久。雖未能測其機妙,至於聲韻,頗有所得。”

生水

(1) 未經煮沸的水

不要喝生水

(2) 方言中也指生鐵 見 〔生鐵〕

道眼

(1).佛教語。指能洞察一切,辨別真妄的眼力。《敦煌變文匯錄·維摩詰經問疾品變文》:“必使天龍開道眼,教伊八部悟深因。” 宋 蘇軾 《與王定國書》:“粉白黛緑者,俱是火宅中狐狸射干之流,願公以道眼照破。”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餘·藝文賞鑒一》:“今此幅得 李唐 法,世人以肉眼觀之,則無足取也。若以道眼觀之,則形不足而意有餘矣。” 易宗夔 《新世說·巧藝》:“具道眼者,必有以教我。”

(2).曠野中行人踩出來的小路。 劉白羽 《一個溫暖的雪夜》:“開頭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後來風雪又下得漫天漫地,不知道什麼時候一離開道眼,我們就在荒草甸子裡轉游開了。”

(3).辦法;主意。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十八:“你的道眼比我多,快快想個好法子,把 大山 那小子煙消火滅。” 曲波 《林海雪原》十三:“快把你的道眼拿出來呀!留在肚子裡叫它生小崽呀!”

(4).指達到目的的途徑。 梁斌 《播火記》二一:“你天不怕地不怕,連我也不看在眼裡。道眼兒越走越窄,窄到擠不過身子去了。”

(5).言外之意。 管樺 《小英雄雨來》一:“ 雨來 聽出 鐵頭 話裡面有道眼,就折轉身,朝著河沿跑。”

鵝王

佛教稱佛有三十二相,其一為“鵝王”。其手指、足指之間,有縵網似鵝之足,故名。《涅槃經》卷二八:“以是業緣得網縵指,如白鵝王。” 唐 李華 《潤州鶴林寺故徑山大師碑》:“鵝王之不受泥塵,香象之頓除覊鎖,未之比也。” 清 厲鶚 《夏日臥疾誠夫惠杏酪一器作此謝之》詩:“鵝王乳色白勝酥,仙杏為漿雅稱無。”參見“ 三十二相 ”。

不容

(1)

 

不許;不讓

不容置疑(不容許有什麼懷疑)

(2)

 

不容許存在;不接納(為世所不客)

趕逐

(1).追趕。《朱子語類》卷六八:“非是説天運不息,自家去趕逐也,要學他如此不息。”《元典章新集·刑部·諸殺》:“ 李杞一 望小路奔走, 李高三 等又行趕逐。”

(2).驅逐。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二折:“將他趕逐出門去了。”《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八:“恰好 張郎 趕逐了 引孫 出去,心裡得意。” 清 陳天華 《警世鐘》:“ 東三省 的官員,平日趨奉 俄 人,無所不至,都被 俄 人趕逐出境。”

萬象

一切事物或景象

包羅萬象

驚吁

猶驚嘆。 清 施閏章 《湖西行》:“破壁復何有,永訣惟妻孥。腸斷聽此語,掩袂徒驚吁。”

虛空

心中無著落

啟齒

(1) 開口,多表示有所請求

奉事而有大功者,而吾君未嘗戾齒。——《莊子·徐無鬼》

難以啟齒

不便啟齒

(2) 指笑

卻歸

亦作“卻歸”。退歸。多謂辭官回家。 唐 韓愈 《與大顛師書》:“至此一二日,卻歸高居,亦無不可。” 唐 趙璘 《因話錄·羽》:“ 蒙 卻歸故林,而 趙 公薨於相位。” 南唐 沉汾 《續仙傳·王可交》:“ 王渢 具以奏聞,詔稱其異。後 可交 卻歸鄉里,備話歷歷。”

板頭

(1).指過去刷印書籍雕板的板面數。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經三》:“余以為《十三經註疏》板頭既多,一時工力恐難猝辦。但得將《古註十三經》刻行一部,則大有功於聖學。”

(2).指零散的木板。《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廳房樓房燒做一片白地,三口棺材盡為灰燼,不曾剩一塊板頭。”

他日

(1) 將來;來日,將來的某一天或某一時期

他日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驢一鳴。——《戰國策·魏策》

他日不忘老人芋。——清· 周容《芋老人傳》

願他日得志。

(2) 以往;昔日

相逢

彼此遇見;會見

偶然相逢

指似

指與;指點。 唐 李涉 《春山三朅來》詩之三:“世人重耳不重目,指似藥苗心不足。” 宋 舒亶 《鵲橋仙·呂使君餞會》詞:“教來歌舞,接成桃李,儘是使君指似。”

詩詞推薦

送能上人參源禪師原文_送能上人參源禪師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