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令的《對竹》
全文:
竹風何撩蕭,晝靜發寒籟。
修纖諤天官,提揖縱玉佩。
豈無俗子遇,自會幽人愛。
心虛中養恬,節密外御介。
春萌喜含養,夏籜竟分解。
無花與物爭,有蔭亦人賴。
威威南山鳳,爾飛何時屆。
道遠寧不飢,寒枝久虛待。
豈非繒繳虞,安有羽翮態。
當奈葉間蟲,蠹爾所食壞。
參考注釋
豈非
難道不是…?用於反問
豈非咄咄怪事?
繒繳
(1).即矰繳。獵取飛鳥的射具。繳為系在短箭上的絲繩。繒,通“ 矰 ”。 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注·雁》:“鴈自 河 北渡 江 南,瘠瘦能高飛,不畏繒繳。” 明 方孝孺 《二禽詠》:“文彩羨孔鸞,繒繳或暗投。” 龐成宇 《東園雜詠》:“飲啄力以致,繒繳安所施。”
(2).比喻陷害他人的手段。 清 繆慧遠 《有感》詩:“驚心南國添繒繳,解網還邀聖主恩。”
羽翮
(1).指鳥羽。翮,羽軸下段不生羽瓣而中空的部分。《周禮·地官·羽人》:“羽人掌以時徵羽翮之政于山澤之農,以當邦賦之政令。” 鄭玄 註:“翮,羽本。”《荀子·王制》:“南海則有羽翮、齒革、曾青、丹乾焉,然而中國得而財之。”
(2).指翅膀。 南朝 梁 何遜 《仰贈從兄興寧寘南》詩:“相顧無羽翮,何由總奮飛。” 唐 杜甫 《獨坐》詩:“仰羨黃昏鳥,投林羽翮輕。” 李大釗 《平民政治與工人政治》:“若把他的光芒萬丈飛翔上騰的羽翮,拘限於狹隘的唯知論者的公式的樊籠中,決不能得到他那真正的概念。”
(3).泛指鳥類。《史記·樂書》:“羽翮奮,角觡生。” 張守節 正義:“羽翮,鳥也。角觡,獸也。” 晉 左思 《魏都賦》:“羽翮頡頏,鱗介浮沉。”
(4).比喻輔翼或輔佐者。《後漢書·隗囂傳》:“今俊乂並會,羽翮並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轉受經旨,以授於後,實聖文之羽翮,記籍之冠冕也。”
(5).比喻力量。 章炳麟 《秦力山傳》:“ 孫公 之在東國,羽翮未具, 力山 獨先與游。”
(6).猶飛騰。 宋 蘇泂 《雨中花·懷劉改之》詞:“十載尊前,放歌起舞,人間酒戶詩流。盡期君凌厲,羽翮高秋。”
(7).指翼星。《史記·天官書》:“翼為羽翮,主遠客。”
王令名句,對竹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豈非繒繳虞,安有羽翮態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