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印肅的《頌證道歌證道歌》
全文:
定慧圓明終不失,天回地轉光澄寂。
劫火洞然轉轉新,個事如如誰委悉。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劫火
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1.佛教語。謂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經》:“劫火洞然,大千俱壞。” 唐 張喬 《興善寺貝多樹》詩:“永共 終南 在,應隨劫火燒。” 宋 李綱 《次韻丹霞錄示羅疇老唱和詩》:“刧火洞燒時,自有安身處。”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附錄《晉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還隨刦火煙。” 清 龔自珍 《懺心》詩:“佛言刼火遇皆銷,何物千年怒若潮?”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釋子又常謂 東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顧炎武 《恭謁天壽山十三陵》詩:“ 康 昭 二明樓,並遭劫火亡。” 清 納蘭性德 《南歌子·古戍》詞:“何年劫火賸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 龍堆 。”
洞然
明亮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轉轉
漸漸。《漢書·貢禹傳》:“後世爭為奢侈,轉轉益甚。” 唐 張籍 《使至藍溪驛寄太常王丞》詩:“獨上 七盤 去,峯巒轉轉稠。” 明 李贄 《答劉晉川書》:“且生世之苦目擊又已如此,使我學道之念轉轉急迫也。”
(1).迴轉。《何典》第七回:“過了一年半載,轉轉家鄉,留些銀錢安了家,又出去了,習以為常。”
(2).漫步;閒逛。 肖應棠 《巧渡金沙江》:“我心裡本來就著急得不得了,這一問更覺得焦躁,於是決定出去轉轉。” 吉學霈 《田野里的追逐》:“‘我們是從城裡來的,’矮個子甜膩膩的笑著說:‘隨便到鄉下來轉轉。’”
個事
(1).這事。 宋 洪邁 《夷堅乙志·林酒仙》:“ 蘇 人有能傳其( 狂僧 )詩者曰:‘門前緑柳無啼鳥,庭下蒼苔有落花。聊與 東君 論箇事,十分春色屬誰家。’” 宋 范成大 《東林寺》詩:“山頭一任天燈現,箇事何曾落見聞。”
(2).猶一事。 宋 楊萬里 《曉坐臥治齋》詩:“日上東窗無箇事,送將梅影索人看。” 宋 朱淑真 《夏日游水閣》詩:“獨自憑欄無箇事,水風涼處讀文書。”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文莊公滑稽》:“把酒莫沉吟,身閒無箇事,且登臨。”
如如
(1).佛教語。謂諸法皆平等不二的法性理體。如,理的異名。 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三:“諸法體同,故名為如……彼此皆如,故曰如如。” 唐 慧能 《壇經·行由品》:“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 唐 李邕 《嶽麓寺碑》:“以因因入果果,以滅滅而會如如。”
(2).佛教語。指永恆存在的真如。 唐 白居易 《讀禪經》詩:“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 宋 蘇軾 《濁醪有妙理賦》:“如如不動而體無礙,了了常知而心不用。”
(3).佛教語。引申為永存,常在。 唐 賈島 《寄無得頭陀》詩:“落澗水聲來遠遠,當空月色自如如。”《西遊記》第九九回:“丹成識得本來面,體健如如拜主人。”
(4).恭順儒雅貌。 元 劉致 《正宮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法則有準使民服,期於無刑佐皇圖。説與當途,無毒不丈夫,為如如把平生誤。” 明 陳所聞 《雙調玉抱肚·懷李如真》曲:“如如風範,幸龍門當年得攀。” 清 惲敬 《答方九江》:“前過 九江 ,留數日,視署舍如山居,僚屬循循如如,文學掌故,甚善甚善。”
(5).絡繹不絕。《爾雅·釋天》“二月為如” 清 郝懿行 義疏:“如者,隨從之義,萬物相隨而出,如如然也。”
(6).形容詞詞尾。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癢如如把心不定,肚皮兒里骨轆轆地雷鳴,眼懸懸地專盼著人來請。”
委悉
(1).細說。 南朝 齊 蕭子良 《與孔中丞書》:“翰跡易煩,終不盡意,比見君,別更委悉也。”《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頃見汝自更委悉,書不欲多及。”
(2).詳細知曉。《魏書·韓麒麟傳》:“卿等之文,朕自委悉;中省之品,卿等所謂。”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顧視城中,無不委悉。”
(3).詳盡。《新唐書·吳湊傳》:“ 令狐彰 、 田神功 等繼沒,其下乘喪挾兵,輒偃蹇搖亂。 湊 持節至 汴 滑 ,委悉慰説。”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鄉黨篇一》:“則《鄉黨》一篇,直是仙人手中扇,不消如此説得委悉矣。”
釋印肅名句,頌證道歌證道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