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三十七·陳高祖》
全文:
受禪弒逆,如出一例。
嗟哉六朝,誰階之厲。
霸先竊梁,亦因時勢。
律身以儉,施政以惠。
獨甚可笑,捨身佛寺。
其鑒不遠,在梁武帝。
徒求福報,那解罪戾。
未識楞嚴,清明還霽。
參考注釋
獨甚
特甚。表示程度特別嚴重。《太平御覽》卷七七引《呂氏春秋》:“人固不能自知,人主獨甚。存亡安危,勿求於外,務在自知。”按,今本《呂氏春秋·自知》作“猶其”。 陳奇猷 校釋引 畢沅 曰:“ 孫 云:‘《御覽》七十七作……“獨甚”。此“猶其”二字訛。’”
可笑
令人發笑
可笑的錯誤
捨身
(1).佛教徒為宣揚佛法,或為布施寺院,自作苦行,謂之“捨身”。六朝時此風最盛。《梁書·武帝紀下》:“ 大通 元年……三月辛未,輿駕幸 同泰寺 捨身。”《隋書·五行志上》:“是時帝崇尚佛道……數詣 同泰寺 ,捨身為奴,令王公已下贖之。” 宋 陶穀 《清異錄·圓通居士》:“比丘 海光 住 廬山 石虎菴 ,夜夢人長清瘦而斑衣,言捨身為菴中供養具。”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城隍出巡》:“出巡之時,皆以八人肩輿,舁藤像而行。有捨身為馬僮者,有捨身為打扇者。”
(2).犧牲自己。 明 葉憲祖 《鸞鎞記·秉操》:“我 魚惠蘭 ,只為姊妹情深,捨身相代。”
本指佛教徒犧牲自己的肉體,以表示佛法的大慈大悲的精神。後亦用於為國家、人民和正義事業而犧牲自己。 陳去病 《輯<陸沉叢書>初集竟題首》詩:“誓死肯從窮髮國,捨身齊上斷頭臺。”
佛寺
佛門的寺院
乾隆名句,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三十七·陳高祖名句
名句推薦
群玉山前隱道園,松聲鶴唳隔溪聞
趙承禧《題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