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四原文
君命重宣降薜蘿,不容靜處薩婆訶。
襴衫席帽寒酸甚,又向人前唱哩囉。
去年梅,今歲柳,顏色馨香依舊。
人漸老,水長流,無心道合頭。
詩詞問答
問: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四的作者是誰?答:釋清遠
問:偈頌一一二首·其一百四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知府錢公奏請再住褒禪
參考注釋
君命
君王的命令;君王的使命。《左傳·莊公三十二年》:“ 成季 使以君命命 僖叔 ,待於 鍼巫氏 ,使 鍼季 酖之。”《孫子·九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宋 梅堯臣 《送李密學赴亳州》詩:“ 譙郡 君命重, 苦縣 祖風殊。” 清 昭槤 《嘯亭續錄·福文襄王夫人》:“此相公禍福關頭,使 光平 不親至,何以歸報君命?”
重宣
佛教語。謂教主說法告一段落,以偈頌重複概括精義。 清 龔自珍 《正譯第六》:“凡見佛者,則有唄偈,樂器讚頌;問佛咨義,往往用偈頌。佛説法畢,則有重宣之頌,如東土之有歌詩諧聲者也。”
薜蘿
(1).薜荔和女蘿。兩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緣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 王逸 註:“女蘿,兔絲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見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絲為帶也。”後藉以指隱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齊書·高逸傳·宗測》:“量腹而進松朮,度形而衣薜蘿。” 唐 張喬 《送陸處士》詩:“若向仙巖住,還應著薜蘿。”
(2).借指隱者或高士的住所。 南朝 梁 吳均 《與顧章書》:“僕去月謝病,還覓薜蘿。” 唐 韓偓 《雪中過重湖信筆偶題》詩:“道方時險擬如何,謫去甘心隱薜蘿。” 清 黃遵憲 《歲暮懷人詩》之二:“十年冷署付蹉跎,歸去空山臥薜蘿。”
不容
(1)
不許;不讓
不容置疑(不容許有什麼懷疑)
(2)
不容許存在;不接納(為世所不客)
靜處
(1).冷靜地立身處世。《晏子春秋·雜下六》:“且人何憂,靜處遠慮。”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權》:“故為君虛心靜處,聰聽其響,明視其影,以行賞罰之象。” 宋 周敦頤 《通書·聖學》:“靜處則明,明則通。”
(2).猶靜居。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熱審之始》:“今盛暑,朕與卿等,深居靜處,猶覺可畏。”
清淨、安靜之處。 宋 陸游 《山園雜詠》:“百年竟向愁邊老,萬事元輸靜處看。”《三俠五義》第十回:“跟著從人出了公館,來至靜處。”
襴衫
古代士人之服。因其於衫下施橫襴為裳,故稱。其制始於 北周 ,後世沿襲, 明 清 時為秀才舉人公服。 唐 韋絢 《劉賓客嘉話錄》:“大司徒 杜公 在 維揚 也,嘗召賓幕閒語:‘我致政之後,必買一小駟八九千者,飽食訖而跨之,著一麤布襴衫,入市看盤鈴傀儡,足矣。’”《說郛》卷十引 後蜀 馬鑒 《續事始·襴衫》:“ 唐 馬周 上議曰:‘臣尋究《禮經》無衫服之文, 三代 以布為深衣。今請於深衣之下添襴及裙名曰襴衫,以為上士之服,其開袴者名曰舒袴衫,庶人服之。’詔從之。今之公服蓋取襴衫之制。”《宋史·輿服志五》:“襴衫。以白細布為之,圓領大袖,下施橫襴為裳,腰間有辟積。進士及國子生、州縣生服之。”《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旁邊卻站著一個方巾,襴衫,十字披紅,金花插帽,滿臉酸文,一嘴尖團字兒的一個人。原來那人是……冒考落第的一個秀才。”
席帽
古帽名。以藤蓆為骨架,形似氈笠,四緣垂下,可蔽日遮顏。 晉 崔豹 《古今注·席帽》:“本古之圍帽也,男女通服之。以韋之四周,垂絲網之,施以珠翠。丈夫去飾……丈夫藤蓆為之,骨鞔以繒,乃名席帽。” 唐 皇甫氏 《京都儒士》:“遂於壁下尋,但見席帽,半破在地。”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二:“蓋國初猶襲 唐 風,士子皆曳袍重戴,出則以席帽自隨。” 清 錢謙益 《客途有懷吳中故人》詩:“青袍奉母誰知子?席帽趨時自有人。”
寒酸
形容貧苦讀書人的窮困、窘態
寒酸氣
去年
上一年
我從去年辭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詩
今歲
指今年
今歲是個豐收年
顏色
(1) 色彩。光的各種現象(例如紅色、棕色、桃紅色、灰色、綠色、藍色和白色等),或使人們得以區分在大小、形狀或結構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體的視覺或知覺現象
(2) 指顯示給人看的利害的臉色
顏色不少變。——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3) 指顏料或染料
(4) 為顏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澤
他的衣服上滿都是那種顏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唐· 白居易《長恨歌》
馨香
(1) 芳香。比喻德化遠播
(2) 燒香的香味
依舊
依然像從前一樣
書房的陳設依舊未變
長流
(1).長長的流水。 漢 張衡 《歸田賦》:“仰飛纖繳,俯釣長流。” 三國 魏 曹植 《贈王粲》詩:“樹木發春華,清池激長流。” 晉 盧諶 《贈崔溫》詩:“平陸引長流,岡巒挺茂樹。”
(2).遠途流放;長期流放。 唐 趙璘 《因話錄·宮》:“及知其母年高,乃免死,杖一百,長流 康州 。”《新五代史·唐臣傳·毛璋》:“ 璋 坐長流 儒州 ,已而令所在賜自盡。”《武王伐紂平話》卷上:“因初修臺時,為吾慢功,故罰吾為長流百姓。” 明 屠隆 《綵毫記·妻子哭別》:“長流遠指 夜郎 西,瘴雨蠻煙迢遞。”
(3).指治獄參軍。也稱長流參軍。司禁防。《宋書·百官志上》:“其後又有直兵、長流、刑獄、城局、水曹、右戶、墨曹七曹。”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書證》:“或問曰:‘何故名治獄參軍為長流乎?’答曰:‘《帝王世紀》云:“帝 少昊 崩,其神降於 長流 之山,於祀主秋。”案:《周禮·秋官》,司寇主刑罰、長流之職, 漢 魏 捕賊掾耳。 晉 宋 以來,始為參軍,上屬司寇,故取秋帝所居為嘉名焉。’”《隋書·百官志中》:“上 上州 刺史,置府。屬官有……外兵、騎兵、長流、城局、刑獄等參軍事及掾史。”
無心
(1) 沒有心情,沒有做某事的念頭
無心戀戰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道合
志趣相同;氣味相投。《北史·高熲傳》:“帝勞之曰:‘公伐 陳 後,人云公反,朕已斬之。君臣道合,非青蠅所間也。’” 宋 王安石 《送章宏》詩:“道合由來不易謀,豈無 和氏 識 荊 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