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彭汝礪的《某偷惰不強日陷罪惡元忠哀憐惷愚未忍誅絕賜詩為戒佩服弗忘韻險且長賡和未逮聊作短句以代負荊》

全文:
小人無遠慮,苟志懷與安。
富貴本浮雲,百計圖一完。
辰乎來之遲,玩弄如等閒。
其不為禽狄,不能分寸間。
故人哀憐之,投以藥石言。
伏讀夜達旦,顏汗肌骨寒。
顧惟壯盛時,氣大力亦敦。
泰山陟其顛,不見宇宙寬。
蕩舟絕溟渤,獨自觀其瀾。
老大不自強,喑嘿甘素餐。
更欲盜恩榮,歸取妻子歡。
自非仁人心,孰肯救此患。
過惡苟容改,勿憚提耳煩
將大書諸紳,佩服永弗諼。

彭汝礪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過惡

錯誤;罪惡。《周禮·地官·州長》:“正月之吉,各屬其州之民而讀法,以考其德行道藝而勸之,以糾其過惡而戒之。”《南史·劉穆之傳》:“有以 祥 《連珠》啟上,上令御史中丞 任遐 奏其過惡,付廷尉。” 宋 劉恕 《自訟》:“臧否品藻,不掩人過惡。” 明 李贄 《答耿司寇書》:“生非護惜人也,但能攻發吾之過惡,便是吾之師。” 魯迅 《華蓋集續編·送灶日漫筆》:“我也沒有做過道士,詳細是不知道的,但據‘耳食之言’,則道士們以為人身中有三屍神,到有一日,便乘人熟睡時,偷偷地上天去奏本身的過惡。”

苟容

屈從附和以取容於世。《荀子·臣道》:“不恤君之榮辱,不恤國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祿養交而已耳,謂之國*賊。” 宋 蘇軾 《上韓太尉書》:“天下之人,幸而有不為阿附苟容之事者,則各為倜儻矯異,求如 東漢 之君子,惟恐不及,可悲也已!” 清 薛福成 《葉向高論》:“自 嘉靖 以後,或偏尚才氣,而見擯清議,或依阿苟容,而漫無建白。”

提耳

語出《詩·大雅·抑》:“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攜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孔穎達 疏:“我又親提撕其耳,庶其志而不忘。”後以“提耳”指懇切教導。《後漢書·循吏傳·劉矩》:“民有爭訟, 矩 常引之於前,提耳訓告,以為忿恚可忍,縣官不可入,使歸更尋思。” 宋 司馬光 《除兼侍讀學士乞先次上殿札子》:“伏蒙聖恩,曲賜手詔,過加奬待,諭以至意,溫密纖悉,提耳諄諄。” 清 錢謙益 《兵科給事中李遇知父友竹加贈征仕郎兵科給事中制》:“生而有氣誼可見,歿而有風骨可詒,式穀之似,有深於提耳者與!”

彭汝礪名句,某偷惰不強日陷罪惡元忠哀憐惷愚未忍誅絕賜詩為戒佩服弗忘韻險且長賡和未逮聊作短句以代負荊名句

詩詞推薦

過惡苟容改,勿憚提耳煩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