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小人無遠慮,苟志懷與安。
富貴本浮雲,百計圖一完。
辰乎來之遲,玩弄如等閒。
其不為禽狄,不能分寸間。
故人哀憐之,投以藥石言。
伏讀夜達旦,顏汗肌骨寒。
顧惟壯盛時,氣大力亦敦。
泰山陟其顛,不見宇宙寬。
蕩舟絕溟渤,獨自觀其瀾。
老大不自強,喑嘿甘素餐。
更欲盜恩榮,歸取妻子歡。
自非仁人心,孰肯救此患。
過惡苟容改,勿憚提耳煩。
將大書諸紳,佩服永弗諼。
詩詞問答
問:《某偷惰不強日陷罪惡元忠哀憐惷愚未忍誅絕賜詩為戒佩服弗忘韻險且長賡和未逮聊作短句以代負荊》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2. 嘉慶本作獸
參考注釋
小人
(1) 〈方〉
(2) 指子女
養這么一個小人就讓夫妻倆夠操勞的了
(3) 小孩兒
遠慮
作較長遠的考慮
貴本
謂重視根本的、重要的事物。亦特指重視農業。《荀子·禮論》:“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大一,夫是之謂大隆。” 漢 王符 《潛夫論·敘錄》:“凡士之學,貴本賤末。大人不華,君子務實。”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識遠者貴本,見近者務末。” 清 唐甄 《潛書·辨儒》:“請為貴本之譬:彼樹木者,厚壅其根,旦暮灌之,旬候糞之。”
浮雲
(1)
(2) 飄浮在天空中的雲彩
浮云為我陰,悲風為我旋。——元· 關漢卿《竇娥冤》
(3) 比喻飄忽不定,未有定處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百計
謂想盡或用盡一切辦法。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中:“ 韓愈 好奇,與客登 華山 絶峯,度不可返,乃作遺書,發狂慟哭, 華陰 令百計取之,乃下。” 宋 蘇軾 《次韻水官》之二:“京城諸權貴,欲取百計難。”《紅樓夢》第九九回:“初到之時,果然胥吏畏懼,便百計鑽營。” 寅半生 《讀<迦因小傳>兩譯本書後》:“不意有 林畏廬 ( 林紓 )者,不知與 迦因 何仇,凡 蟠溪子 所百計彌縫而曲為 迦因 諱者,必欲歷補之以彰其醜。”
乎來
語氣助詞。用於句末,表疑問和感嘆。《孟子·離婁上》:“﹝ 伯夷 ﹞聞 文王 作,興曰:‘盍歸乎來?’”《孟子·盡心下》:“ 孔子 在 陳 曰:‘盍歸乎來?’”一説“來聲,矣聲通”,“來”讀為“矣”。參閱 章炳麟 《新方言·釋詞》。
玩弄
(1) 擺弄著玩耍
玩弄刀槍
(2) 不正當地使用;耍
她自己這樣輕率地玩弄她的情感,所以不能說她是清白無罪的
(3) 戲弄
(4) 搬弄;賣弄
玩弄詞句
(5) 鑽研
玩弄典籍
等閒
(1) 輕易;隨便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2) 尋常,平常
烈火焚燒若等閒。——明· 于謙《石灰吟》
(3) 又如:
衛朝奉有心要盤他這所住房,等閒再不叫人來討。——《初刻拍案驚奇》
(4) 無端;平白地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宋· 岳飛《滿江紅》
等閒平地起波瀾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分寸
指說話或做事的適當標準或限度
沒分寸
不講分寸
故人
(1) 舊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國演義》
(2) 古稱前妻或前夫
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來。——《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從門入,故人(指前妻)從閣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誼,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對門生故吏既親切又客氣的謙稱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後漢書·楊震傳》
哀憐
對他人的不幸給予同情憐憫
他們眼睛裡流露出哀憐。——《二六七號牢房》
藥石
古時指冶病的藥物和砭石,後比喻規勸別人改過向善
供其藥石之費。——《周書·李弼傳》
孟孫之惡我也,藥石也。——《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伏讀
謂恭敬地閱讀。“伏”為表敬之詞。《孔叢子·雜訓》:“ 子思 在 魯 ,使以書如 衛 問 子上 , 子上 北面再拜,受書伏讀。”後世臣下閱讀帝王詔書 清 俞正燮 《<澳門紀略>跋》:“昔嘗伏讀 聖祖仁皇帝 康熙 五十五年十月辛亥聖訓。”
達旦
整整一夜;直到天明
他通宵達旦地工作
顏汗
汗顏,羞愧。 明 陳繼儒 《讀書鏡》卷八:“大抵居朝廷,則為公卿,歸則原是鄉里中一措大耳……乃擁簇童僕,呵叱父老,聞 倪文毅 、 司馬溫公 之風,得無顏汗乎?” 清 楊掌生 《京塵雜錄·辛壬癸甲錄》:“彼委瑣齷齪兒,對之能無顏汗乎?”
肌骨
(1).肌肉與骨骼。 漢 應瑒 《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常恐傷肌骨,身隕沉黃泥。”《漢書·王莽傳下》:“軍人分裂 莽 身,支節肌骨臠分,爭相殺者數十人。” 宋 歐陽修 《秋聲賦》:“其氣凜冽,砭人肌骨。” 清 龔煒 《巢林筆談·白雲泉》:“行游渴甚,取泉水連啜數甌,喉吻潤而肌骨清矣。”
(2).猶胸臆。常指內心深處。《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 淵 亦恐 權 遠不可恃,且貪貨物,誘致其使,悉斬送 彌 晏 等首”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權 之怨疾,將刻肌骨。” 南朝 齊 謝朓 《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箋》:“撫臆論報,早誓肌骨。”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二書》:“覬南方之行李,時枉筆墨,特賜教誨,不惟增疎賤之光明,抑實得以刻心思,銘肌骨,而佩服矜式焉。”
壯盛
(1).健壯。《戰國策·燕策二》:“今太子聞 光 壯盛之時,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三國 魏 曹操 《秋胡行》之二:“壯盛智惠,殊不再來。” 宋 李綱 《中興至言序》:“譬猶康強之人,負持壯盛,蔑衛生調攝之經,得陰陽乖沴之疾,邪氣深入,不務以毒藥攻治,而故用參術和之,以圖安全,何可得哉?”《儒林外史》第六回:“令弟平日身體壯盛,怎么忽然一病就不能起?”
(2).興旺,興盛。 清 顧炎武 《昔有》詩:“時會互反覆,壯盛豈有常。”
(3).壯大,有氣勢。 范文瀾 《中國近代史》第一章第六節:“﹝ 林則徐 ﹞又整頓水陸官兵,號令嚴明,聲勢壯盛。”
大力
盡全力或調動一切力量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泰山
(1) 東嶽,中國五嶽之首,中國名山,海拔1524米,位於山東泰安境內。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禪、祭告天地,多古蹟和文人墨跡,為旅遊勝地
(2) 古人把泰山作為高山的代表,常用來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寶貴的事物
有眼不識泰山
(3) 妻父的代稱
呼妻父為泰山,一說雲,泰山有丈人峰。—— 晁說之《晁氏客語》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宇宙
(1)
(2) 包括一切天體的無限空間
(3) “宇”指無限空間,“宙”指無限時間。一切物質及其存在形式的總體。哲學上又叫“世界”
蕩舟
(1).以手推舟,行於陸地。《論語·憲問》:“ 南宮适 問於 孔子 曰:‘ 羿 善射, 奡 盪舟,俱不得其死然。’”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 奡 多力,能陸地行舟。” 邢昺 疏:“盪,訓推也,能陸地推舟而行。”一說,以舟船衝鋒陷陣。見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奡盪舟》。
(2).划船。 唐 劉禹錫 《采菱行》:“盪舟游女滿中央,采菱不顧馬上郎。”
(1).簸蕩船隻。《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蔡 女為 桓公 妻, 桓公 與之乘舟,夫人蕩舟, 桓公 大懼。”《淮南子·人間訓》:“ 蔡 女蕩舟, 齊 師大侵 楚 。”
(2).用水師衝鋒陷陣。《論語·憲問》:“ 羿 善射, 奡 盪(盪)舟,俱不得其死然。” 顧炎武 《日知錄·奡蕩舟》:“古人以左右衝殺為盪,陳其鋭卒,謂之跳盪,別帥謂之盪主。”
(3).划船。 南朝 梁元帝 《採蓮賦》:“妖童媛女,蕩舟心許。” 唐 李鹹用 《橫塘行》:“紅綃撇水蕩舟人,畫橈摻摻柔荑白。” 元 倪瓚 《九日過彥行用韻》:“蕩舟煙景晚,舉盃當素秋。”
溟渤
溟海 和 渤海 。多泛指大海。 南朝 宋 鮑照 《代君子有所思》詩:“築山擬 蓬 壺 ,穿池類 溟 渤 。” 唐 李涉 《卻歸巴陵途中走筆寄唐知言》詩:“後輩無勞續出頭,坳塘不合窺溟渤。” 明 袁宏道 《答蹇督撫》:“唯是溟渤之大,不讓滲潢;以茲沙石之頑,得效礱礪。” 清 唐孫華 《寄題三賢祠》詩:“ 江夏 今儒宗,詞源傾溟渤。”
獨自
只有自己一個人
老大
(1) 年老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樂府詩集·長歌行》
少小離家老大回。——唐· 賀知章《回鄉偶書》
老大嫁作商人婦。——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2) 兄弟姊妹中的年長者
老大務農,老二當兵
(3) 〈方〉∶指木船的船主或船夫
(4) 很大,非常
老大不快
老大吃驚
自強
亦作“ 自彊 ”。自己努力圖強。《楚辭·九章·懷沙》:“懲連改忿兮,抑心而自強。”《史記·留侯世家》:“上雖苦,為妻子自彊。” 唐 李鹹用 《送人》詩:“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宋史·董槐傳》:“外有敵國,則其計先自強。自強者人畏我,我不畏人。”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此亦賴夫勇猛無畏之人,獨立自彊,去離塵垢,排輿言而弗淪於俗囿者也。”
素餐
(1) 沒有魚肉等,只有瓜果、蔬菜等的飯食
(2) 吃素
(3) 不勞而食,多指無功受祿
尸位素餐
恩榮
謂受皇帝恩寵的榮耀。 南朝 宋 謝靈運 《命學士講書》詩:“古人不可攀,何以報恩榮。” 唐 白居易 《續古詩》之五:“一曲稱君心,恩榮連九族。”《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今官至撫臺,恩榮極矣,一向清勤自矢,不負朝廷。”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敘仕宦,述恩榮,詳列子女生卒,而無一字言及其居官。”
妻子
(1) 男子的正式配偶
(2) 妻子和兒女。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卻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
自非
(1).倘若不是。《左傳·成公十六年》:“唯聖人能外內無憂;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漢書·董仲舒傳》:“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盡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彊勉而已矣。”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四:“自非 王子晉 ,誰能常美好?”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自非有為而為,則文不妄作。”
(2).自覺其非。 唐 韓愈 《復志賦》:“欲奔走以及事兮,顧初心而自非。”
人心
(1) 指人的感情、願望等
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這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2) 良心
過惡
錯誤;罪惡。《周禮·地官·州長》:“正月之吉,各屬其州之民而讀法,以考其德行道藝而勸之,以糾其過惡而戒之。”《南史·劉穆之傳》:“有以 祥 《連珠》啟上,上令御史中丞 任遐 奏其過惡,付廷尉。” 宋 劉恕 《自訟》:“臧否品藻,不掩人過惡。” 明 李贄 《答耿司寇書》:“生非護惜人也,但能攻發吾之過惡,便是吾之師。” 魯迅 《華蓋集續編·送灶日漫筆》:“我也沒有做過道士,詳細是不知道的,但據‘耳食之言’,則道士們以為人身中有三屍神,到有一日,便乘人熟睡時,偷偷地上天去奏本身的過惡。”
苟容
屈從附和以取容於世。《荀子·臣道》:“不恤君之榮辱,不恤國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祿養交而已耳,謂之 * 。” 宋 蘇軾 《上韓太尉書》:“天下之人,幸而有不為阿附苟容之事者,則各為倜儻矯異,求如 東漢 之君子,惟恐不及,可悲也已!” 清 薛福成 《葉向高論》:“自 嘉靖 以後,或偏尚才氣,而見擯清議,或依阿苟容,而漫無建白。”
提耳
語出《詩·大雅·抑》:“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攜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孔穎達 疏:“我又親提撕其耳,庶其志而不忘。”後以“提耳”指懇切教導。《後漢書·循吏傳·劉矩》:“民有爭訟, 矩 常引之於前,提耳訓告,以為忿恚可忍,縣官不可入,使歸更尋思。” 宋 司馬光 《除兼侍讀學士乞先次上殿札子》:“伏蒙聖恩,曲賜手詔,過加奬待,諭以至意,溫密纖悉,提耳諄諄。” 清 錢謙益 《兵科給事中李遇知父友竹加贈征仕郎兵科給事中制》:“生而有氣誼可見,歿而有風骨可詒,式穀之似,有深於提耳者與!”
大書
曲藝中的一種,如評書、彈詞等
佩服
(1) 欽佩;信服
佩服他的工作能力
(2) 穿帶;佩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