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戴炳的《梳頭自嘆》
全文:
短髮如冬霜,一朝白一朝。
又如深秋柳,槁葉迎風凋。
白者不再黑,白者不復牢。
羲娥疾馳驥,乾坤虛懸瓢。
人生寄其間,泛泛波上藻。
百歲一大夢,倏忽已隔宵。
胡不適所適,而乃隨滔滔。
富貴撇眼電,榮華過耳飆。
木散故得壽,龜靈徒取焦。
甘拙自安吉,役智滋勞忉。
所以柴桑人,不肯折此腰。
參考注釋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柴桑
(1).古縣名。 西漢 置,因縣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東漢 末, 諸葛亮 見 孫權 於此,共圖抗 曹 。 晉 以後歷為 潯陽郡 和 江州 治所。 隋 廢。 晉 郭璞 《江賦》:“鼓洪濤於 赤岸 ,淪餘波乎 柴桑 。”
(2).借指 晉 陶潛 。因其故里在 柴桑 ,故稱。 清 錢謙益 《吳封君七十序》:“指 婁水 為 潯陽 ,即家園為 廬 阜,飲 柴桑 之酒,一觴獨進;鼓 少文 之琴,眾山皆響。” 陳三立 《次韻黃知縣苦雨》:“陸沉共有神州痛,休問 柴桑 漉酒巾。”
(3).據《宋書·隱逸傳·陶潛》載, 潛 晚年隱居故里 柴桑 ,有腳疾,外出輒命二兒以籃輿舁之。後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清 趙翼 《哭亡兒耆瑞》詩之五:“葬留 嬴 博 空題墓,歸到 柴桑 孰舁輿?”
不肯
——用於否定式助動詞表示拒絕
他不聽勸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裝一台輔助引擎
戴炳名句,梳頭自嘆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