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阜的《題李氏江湖雅趣卷》
全文:
閩南李君清且奇,雅趣未許傍人知。
九洲四海坐超忽,三江五湖開渺瀰。
孤琴獨鶴閩南路,萬里雙魚傳尺素。
鳥外殘霜七澤秋,唫邊疏雨三湘暮。
天低劍閣雲滿身,水接瞿塘月近津。
玉壘倚空山入楚,錦江翻雪樹浮秦。
十年斗酒新豐市,不作五陵遊子意。
八千驛路歸夢中,百二關山醉鄉里。
天津客舍臨洛城,中州原野如掌平。
華嵩互應硯屏綠,河洛爭涵書幌清。
漢江鴨綠變春酒,齊魯嵐光青未了。
白雁聲沈薊北春,瓊花影落淮南曉。
錢塘江霽暮煙銷,曾向吳門看夜潮。
天宇月明銀漢轉,海門雷動玉山搖。
香爐峰前雙瀑布,玉龍出峽蒼煙破。
五老雲霞載酒來,九江雪浪揚帆過。
驅車暫駐台江下,沙合雨晴堪洗馬。
榕邊幾度共吟樽,竹里時同誦風雅。
九華山色翠屏開,五馬潮頭畫舫回。
屴崱天風迎曉屐,偃旗嵐影蘸春杯。
平生客寓江湖久,雅趣由來世稀有。
明朝買棹整絲綸,知作滄江釣鰲手。
參考注釋
華嵩
亦作“ 華崧 ”。1. 華山 與 嵩山 的並稱。 晉 陶潛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即事如已高,何必升 華 嵩 ?” 南朝 梁 沉約 《游沉道士館》詩:“一舉陵倒景,無事適 華 嵩 。” 元 貢奎 《除日登大岩山》詩:“嗟予北遊覽 岱宗 , 太行 西來連 華 崧 。” 元 薩都剌 《送唐卿御史》詩:“去去紅塵外,秋光滿 華 嵩 。”
(2).常用以比喻崇高或高大。《北史·薛孝通傳》:“微臣信慶渥,何以答 華 嵩 ?” 清 黃鷟來 《詠史》之一:“曠觀宇宙內,小大何相蒙,尺澤擬昆海,培塿忘 華 嵩 。”
硯屏
硯旁障塵的小屏風。多用玉、石、漆木製成。 宋 趙希鵠 《洞天清祿集·硯屏辨》:“古無硯屏,或銘硯多鐫於硯之底與側。自 東坡 、 山谷 始作硯屏,既勒銘於硯,又刻於屏以表而出之。 山谷 有《烏石硯屏銘》。”
河洛
亦作“ 河雒 ”。1. 黃河 與 洛水 的並稱。《史記·鄭世家》:“和集 周 民, 周 民皆説, 河 雒 之閒,人便思之。” 漢 班昭 《東征賦》:“望 河 洛 之交流兮,看 成皋 之旋門。” 明 方孝孺 《御賜訓辭記》:“雖 河 洛 之所出,龍龜之所負,何以過於此哉?”
(2).指 黃河 與 洛水 兩水之間的地區。 南朝 梁 江淹 《北伐詔》:“驍雄競奮,火烈風掃,剋定中原,肅清 河 洛 。”《南史·宋紀上·武帝》:“時帝將鎮 下邳 ,進兵 河 洛 ,及徵使至,即日班師。” 王闓運 《皇中憲大夫侯官陳君墓志銘》:“誰謂弗彰? 河洛 是儀。”
(3).指 洛陽 。《文選·班固<西都賦>》:“蓋聞皇 漢 之初經營也,嘗有意乎都 河洛 矣。” 李善 註:“東都有 河 南 洛陽 ,故曰 河洛 也。” 唐 張說 《龍門西龕蘇合宮等身觀世音菩薩像頌》:“天下之大都有五,而 河洛 總其中。”
(4).指 洛水 。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臣聞 河洛 之神,名曰 宓妃 。” 清 顧炎武 《日知錄·湘君》:“ 江湘 之有夫人,猶 河雒 之有 虙妃 也。”
(5).河圖洛書的簡稱。 三國 魏 曹丕 《以孫登為東中郎封侯策》:“蓋河洛寫天意,符讖述聖心。”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取象乎河洛,問數乎蓍龜。” 羅惇曧 《文學源流·三代以上文學》:“ 楊侃 稱‘緯書之類,謂之秘經,圖讖之類,謂之內學,河洛之書,謂之靈篇。’”
(6).亦作“ 河落 ”。即餄餎。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熱洛河》:“今 齊 魯 間以蕎麥作麪食,名河洛。” 趙樹理 《邪不壓正》一:“生客細客吃掛麵,熟客粗客吃河落。”參見“ 河漏 ”。
書幌
書帷。亦指書房。 南朝 梁 劉孝綽 《<昭明太子集>序》:“猶臨書幌而不休,對欹案而忘怠。” 唐 劉長卿 《過裴舍人故居》詩:“書幌無人長不捲,秋來芳草自為螢。” 宋 蘇軾 《雪後書北台壁》詩之一:“五更曉色來書幌,半月寒聲落畫簷。”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 岱 ,字 次岳 ……《清明》云:‘忽忽春光過半時,浴蠶天氣雨如絲,無端柳色侵書幌,憶著河橋折處枝。’”
王阜名句,題李氏江湖雅趣卷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