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哀伊犁》
全文:
我哀伊犁之人久迍邅,去歲底定將謂自此永息肩。
而胡么么密計復煽亂,伊犁之人亦相附和為叛奸。
後旋知悔過,欲擒賊渠贖罪誠可憐。
乃以眾志不齊相觀望,逆賊鋌而走險攻中堅。
十餘鄂拓逡巡各退遁反致劫擄,父不保子夫不保妻遭流連。
加以爭相奪攘為矯虔,強者食弱壯者食幼互暴殘。
馬牛羊食以盡,野無黃獨室無秈,疾疫出痘亡者白沙捐。
伊犁河流為之赤,竟有血人於牙以冀旦夕延。
王師重入,匍匐歸者軍門環。
伊犁之人汝莫嘆,孰令汝二三其志自作孽患。
棼棼泯泯忘大義,民無二日汝獨有二天。
於古有雲既來之則安之,余亦焉能屏棄旃。
為之禁盜劫,為之勖耕田。
逆賊既除,自今以後汝得高枕眠。
休養生息延數年,或得元氣復以全。
如此而已,寧須竭內,地力萬里惠窮邊。
參考注釋
逡巡
(1) 因為有所顧慮而徘徊不前
逡巡而不敢進。——漢· 賈誼《新書·過秦論上》
大閹亦逡巡畏義。——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逡巡不前。
舅犯謝罪,逡巡河上。——《三國演義》
(2) 一剎那
雁翎金甲逡巡得,鉤引徐寧大解危。——《水滸傳》
(3) 時光消失
逡巡過了一年,當年是正月初一日。——《喻世明言》
退遁
亦作“ 退遯 ”。敗退逃跑。 宋 葉適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塢狀》:“脫若虜人畏而不前,置而不問。盡力攻擊 和 、 滁 、 真 、 六合 等城,或有退遯,我以堡塢全力助其逐襲。” 明 張居正 《答薊鎮巡撫書》:“計此時當已退遁,即無斬獲, 馬帥 之功,仍當優録。” 清 陸筠 《海角續編》:“ 江蘇 巡撫 楊文定 退遁 江陰 。”
劫擄
亦作“刼虜”。亦作“刼擄”。搶劫擄掠。《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誘略》:“賊有降者,將刼擄財物、男女子收捕官處,作拜見撒花。”《水滸傳》第二回:“只是山寨錢糧欠少,如何不去刼擄些來,以供山寨之用?”《三國演義》第一○五回:“次日又劫擄得人馬百餘,亦解赴大寨。” 清 黃遵憲 《潮州行》:“但飽羣賊囊,免更遭刼虜。”
保子
襁褓中的嬰兒。《大戴禮記·主言》:“上之親下也,如腹心;則下之親上也,如保子之見慈母也。”
夫不
鳥名。即布穀鳥。《詩·小雅·四牡》“翩翩者鵻” 毛 傳:“鵻,夫不也。” 宋 呂南公 《熙寧六年再至鄧氏北軒感而書壁》詩:“言如鸚鵡今徒爾,宿似夫不亦得哉。”參閱《爾雅·釋鳥》 郝懿行 義疏。
流連
依戀而捨不得離去。一作“留連”、“流漣”
流漣荒亡,為諸侯憂。——《孟子·梁惠王下》
游九京者,亦流漣於隋會。——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
流連夜市
乾隆名句,哀伊犁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