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慕容彥逢的《和劉著作偉明貢院即事韻》
全文:
簪紱千齡會,朝廷百度明。
規摹追古治,符瑞協炎精。
九敘民歌遂,三階夜彩平。
秉文稱濟濟,樂育詠菁菁。
經術漸摩久,人材長養成。
禮闈參眾聽,文鑒肅群情。
預貢觀能吏,來游盡碩生。
胸襟窮底蘊,頭角競崢嶸。
蔌蔌珠璣墮,喧喧虎豹爭。
氣沖牛斗動,詞感鬼神驚。
收視疑無我,湛思詎有聲。
袍紛晨霧委,幘岸宿雲橫。
納試庭除晚,遄歸步武輕。
身雖同脫鞅,心亦類搖旌。
三*級看鱗化,千金想睇迎。
膏粱搜衛霍,行伍擢韓英。
巧思憐金注,塵言沮海行。
正迷花錦亂,忽睹玉壺清。
奧義窺儒寢,純音發帝莖。
鉛刀慚利割,瓦釜失虛鳴。
已奏青錢選,初聞白雪賡。
句從天外得,思與海同傾。
相對一杯酒,當前二尺檠。
詩壇瞻宿將,筆陣卻驍兵。
函劍騰秋紫,霜鍾激夜鏗。
請降銜許璧,引過負廉荊。
水落崖方露,犀燃怪自呈。
川吟愁燕雀,林嘯慄鼯鼪。
莫逆諧心賞,相從與願並。
塵風傳勝語,鼎浪閱名烹。
待報遲星使,攄懷賴墨卿。
何當啟魚鑰,寒食尚留餳。
參考注釋
氣沖牛斗
盛怒的樣子。牛、斗皆星名,以示憤怒的程度
匣氣沖牛斗,山形轉轆轤。——唐· 崔融《詠寶劍》
鬼神
(1).鬼與神的合稱。《易·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禮記·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 孔穎達 疏:“鬼神得其饗者,謂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韓愈 《原鬼》:“無聲與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夫古人作書垂後……亦鑒及後人之無賴,故徐引其機,以待有心者之自為覺悟,庶不蹈妄傳之戒,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靈、精氣。《史記·五帝本紀》:“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 張守節 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記·五帝本紀》:“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張守節 正義:“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傳·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豈唯寡君?”《孝經·感應》:“宗廟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註:“事宗廟能盡敬,則祖考來格。”
(4).指形體與精靈。《禮記·禮運》:“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孔穎達 疏:“鬼謂形體,神謂精靈。《祭義》云:‘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體精靈相會,然後物生。”
(5).古代指天地間一種精氣的聚散變化。《易·繫辭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韓康伯 註:“盡聚散之理,則能知變化之道。” 孔穎達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為,但極聚散之理,則知鬼神之情狀也。”後世哲學家多以陰陽之變、氣的往來屈伸解釋“鬼神”。 漢 王充 《論衡·論死》:“鬼神,陰陽之名也。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物而生,故謂之神。”《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程頤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跡也。 張子 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愚謂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也。以一氣言,則至而神者為神,反而歸者為鬼,其實一物而已。”《朱子語類》卷三:“鬼神只是氣,屈伸往來者氣也。”
慕容彥逢名句,和劉著作偉明貢院即事韻名句
名句推薦
一年一度代株柯,萬木叢中苦最多
陳允文《桑樹》